技術交流
每週專題討論日程
項次 | 日期 | 題目 | 類別 | 單位 | 導讀者 | 直播連結 | 報告書 | 簡報檔 | 摘要 | |
---|---|---|---|---|---|---|---|---|---|---|
211 | 2021/01/26 | 氣候變遷下日本河川及土砂防災對策研析 | 防災科技與精進策略 | 水土保持局技術研究發展小組 | 林家興 |
![]() |
![]() |
![]() |
本研究蒐集日本近期氣候變遷相關研究與報告,藉由歷史觀測趨勢、情境模擬、降雨量變化率、土砂災害事件等資料,了解極端氣候事件衝擊,彙整所遭遇問題,並探討後續防災重點方向,作為未來防災對策修正與制定之用。同時因應降雨型態變化導致災害事件顯現出群發性、廣域性及劇烈化等特性,彙整日本國土交通省因應氣候變遷在砂防技術、治水災對策、土砂災害防止對策、調適對策等資料,作為後續對策研擬之參考。研析其因應作為、氣候變遷情勢推估、土砂災害特徵、土砂災害影響與衝擊、日本氣候變遷河川及土砂防災對策等資料,瞭解調適策略制定方向及措施,俾作為國內推動防災對策之參據,期能降低氣候變遷所導致之災害風險,強化整體防救災調適能力,精進河川及土砂防災對策,並建立坡地智慧防災。 | |
212 | 2021/01/19 | 行動化中長距離影像及物理量無線傳輸技術之整合研究 | 防災科技與精進策略 | 逢甲大學營建及防災研究中心工程 | 林秉賢 |
![]() |
![]() |
![]() |
![]() |
本研究主要透過市面上成熟的傳輸設備,將低功耗、長距離的無線電,將前端偵測之物理量加上利用低頻率高載量無線電之影像壓縮技術,整合LPWAN之低功率無線電,加上中長距離無線傳輸技術,測試不同應用環境的限制與載量,將影像及各種物理量從較遠的距離回傳,使得高品質影像及各種物理量透過高頻寬的網路通道同步回傳到微型整合器中,最後透過公眾網路(4G或有線網路)將遠端監測成果進行後台展示與分析,並以九份二山及神木觀測站做為案例說明。 |
213 | 2021/01/19 | 大鎮西堡地區災害韌性部落實作研究 | 監測設備與災害預警 | 臺北市立大學城市發展學系 | 吳杰穎 |
![]() |
![]() |
![]() |
![]() |
本研究以原住民傳統生態智慧作為部落災害韌性推動之核心,並與現行的災害管理機制整合,透過工作坊的參與,讓部落具備自主防災能量,以在遭遇災害衝擊時,能夠緊急應變、互助互救,並能於災後迅速復原重建。 |
214 | 2021/01/05 | 水土保持樹種固碳能力與儲碳潛力計算資料庫之建置 | 基礎資料調查與分析 | 國立中興大學 | 趙國容 |
![]() |
![]() |
![]() |
![]() |
植生工程中的植物材料除了能增進水土資源保持之外,也能固定及儲存大氣中的CO2。本次分享內容為已建立的第一版植物碳吸存計算資料庫之使用方法與原理。未來仍需持續的改進與擴建,以期能更完善的協助評估植生工程在生態系服務之貢獻度。 |
215 | 2021/01/05 | 智慧式合理估算坡面崩塌量及其運移行為之精進研究 | 數值模擬與軟體應用 | 國立成功大學 | 戴義欽 |
![]() |
![]() |
![]() |
![]() |
數值情境模擬雖可作為災害風險評估有效的參考工具,但對於邊坡崩塌破壞卻往往苦無明確的破壞曲面來進行穩定性分析或是數值模擬情境探討。由於現地鑽探調查或是後續的監控昂貴費時且多為局部的資料,充滿許多不確定因素,本研究以一理想曲面來近似滑動型(type of sliding)崩塌的邊坡(slope failure)破壞曲面,使得在資訊不齊全的條件下依舊能夠進行可能的情境模擬與探討。此理想曲面在down-slope方向與cross-slope方向分別有不同的曲率值,是SLBL以及Scoops3D的進階方法。將此理想曲面應用於2009小林村崩塌案例,可發現使用理想崩塌破壞曲面與實際災後崩塌破壞曲面所計算之土石運移路徑以及最終之堆積土體相差不大。值得應用將所得的理想破壞曲面與地形座標系統數值模型結合進行情境探討,掌握崩塌後土石的可能路徑運移行為,對於大型深層崩塌潛勢區域的風險評估將能提供有效的參考資訊。 |
216 | 2020/12/29 | 第19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優等-土木類-「仁愛鄉南豐社區綠色友善廊道及休憩空間之營造工程」獲獎歷程分享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 | 蘇柏嘉 |
![]() |
![]() |
![]() |
南豐社區為賽德克族的世居地,一處十分靠近城市的原鄉,統稱為眉溪部落。周邊是有機農業產區,生態資源豐富,更是台灣蝶類重要場域環境,本案打造學童安全友善的通學環境,重建賽德克族傳統建築家屋及穀倉,並透過零星水域規劃盤整,延伸生態動植物棲息場域,讓社區的生態環境及賽德克族文化被更多人認識了解。 | |
217 | 2020/12/29 | 重大土砂災害集水區工程擴增實境管理系統擴充精進 | 防災科技與精進策略 | 聚禾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 黃敏郎 |
![]() |
![]() |
![]() |
![]() |
近年來,國際上普遍性在營建工程領域中逐漸採用地建築資訊模型技術,國內將BIM技術逐漸被導入及應用於大型專案工程中,BIM概念主要是期望將建築工程中圖形與非圖形資訊整合於資料模型中,而這些資訊不只是可以應用於設計施工階段,亦可以應用於完工後管理、效益評估。台灣土木工程界一些較大型的顧問公司皆將BIM技術納入其專案管理之中,也都已經有一些不錯的成果。因此本計畫首先突出利用BIM技術應用在水保工程的計畫專案上,以發揮其上述之優勢,接著採用擴增實境的技術,將3D的工程影像與現地狀態相互結合,在成果呈現尚有一個良好的平台可供使用者討論。 |
218 | 2020/12/22 | 建立聚落周緣山坡坡面型土石流判釋模式及潛勢評估方法-臺灣北部大屯山火山地質岩區 | 監測設備與災害預警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陳天健 |
![]() |
![]() |
![]() |
全球氣候變遷下,許多聚落周緣之山坡地可能在強降雨下產生坡面型土石流,但大部分山區原住民聚落因未被劃入土石流潛勢溪流或大規模崩塌影響範圍區內,居民常產生安全無虞之假象,而易造成小災害但高危害的狀況。本研究以大屯山火山區,進行適用之坡面型土石流/崩塌地之地形區位預測模式研究。應用地形特性概念,建立坡面型土石流/崩塌地之判釋模式,並進一步研訂坡面型土石流災害潛勢分析方法,提供圈劃危險聚落之參考,以助因應極端氣候之防災預警。 | |
219 | 2020/12/22 | 專利「雙層雙拼拼圖結構」發想歷程與應用分享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水土保持局台北分局 | 李佳純 |
![]() |
![]() |
![]() |
森活大小樹專利雙層拼圖是水土保持局第一款榮獲專利的拼圖教具,其中的雙層雙拼拼圖結構獲得專利,讓大眾從動手拼圖進而認識環境到付出行動,當水土保持做好,環境才得以保護,更可以達到生活,生產,生態三生共榮的永續環境。 | |
220 | 2020/12/15 | 專利「護岸植生塊」發想歷程與應用分享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 | 林志賢 |
![]() |
![]() |
![]() |
為了防止土石滑落及水土流失,常常可以看到在河堤、山壁及公路等,以石料、混凝土、砌塊等方式模鑄各種護岸塊進行防護,該種以護岸塊進行防護措施係將整個邊坡面完全覆蓋住,這樣的作法雖然可以防止邊坡土壤的滑動及掉落,但因為該護岸塊完全覆蓋整個邊坡面,導致水液的排除困難,同時也妨礙了原生植物的生長,對生態環境及水土保持都將造成負面的影響。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研究設計一種護岸植生塊,係具有植生空間可種植植物,進而可以綠化環境及增加水土保持。護岸塊的凹部與凸部相互連接,該本體的內表面圈圍成一植生空間,並具有數個排水孔,提升排水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