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交流
每週專題討論日程
項次 | 日期 | 題目 | 類別 | 單位 | 導讀者 | 直播連結 | 報告書 | 簡報檔 | 摘要 | |
---|---|---|---|---|---|---|---|---|---|---|
1 | 2025/05/27 | 113年度臺東南迴(1)潛在大規模崩塌調查、監測及維運計畫 | 基礎資料調查與分析 | 立邦工程技術顧問有限公司 | 王姵兮 |
![]() |
![]() |
|||
2 | 2025/05/27 | 九份二山大規模崩塌區(南投縣-國姓鄉-T002)歷史演變與監測成果 | 監測設備與災害預警 | 震翔監測工程有限公司 | 陳俊仰 |
![]() |
![]() |
1999年九二一地震引發九份二山崁斗山順向坡大規模崩塌,土石阻塞河道,形成兩座堰塞湖。農村水保署持續針對崩塌區、堆積區與堰塞湖區進行監測,分區設置GNSS衛星定位、伸縮計、測傾管、TDR滑動面觀測及水位計等儀器,加強預警與風險管理。現今設有地震紀念園區,保留傾斜屋與崩塌地貌,為地震教育與防災的重要據點。 | ||
3 | 2025/05/20 | 113年工程會金質獎維管類優等-東勢林場水土保持戶外教室教學園區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臺中分署 | 陳鍵鑫 |
![]() |
東勢林場水土保持戶外教學園區,成立於民國87年,佔地約168公頃。88年,發生的921大地震造成園區內28公頃的崩塌地(現稱28甲崩塌區)。為保障公益,農村水保署臺中分署從地震後開始分年分期進行整治,期間經歷納莉、桃芝及莫拉克等風災挑戰,最終成功穩定園區發展。該園區見證了台灣水土保持工法的演變,並深受國內外參訪民眾的高度肯定。 隨著時代變遷,園區的教育主題也不斷更新,從最初的水土保持與坡地防災,逐步擴展至野溪保育、食農教育、永續環境等議題。園區積極推動公私合作及全民參與,秉持減碳、增碳匯、循環利用與延壽等理念,持續維護園區內65種設施。每年吸引超過20萬人參訪,並成為水土保持教育與研究的重要場所,已逐步發展成為台灣重要的環境教育基地。 如何讓水土保持工程加值服務社會,請大家聽我娓娓道來 | |||
4 | 2025/05/06 | 提取愛玉果膠後副產物之全面利用 |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 東海大學 | 江文德 |
![]() |
![]() |
![]() |
![]() |
生產愛玉凍後殘留的愛玉子粕已知部分農園將之作為動物飼料,但多數都是用於填土或丟棄。愛玉子粕經乾燥、粉碎及過篩而得愛玉子粕粉,此粉每100 g含有 9.90 g 油脂、12.55 g 粗蛋白、69.18 g 碳水化合物、2.21 g 灰分及6.16 g 水分,並富含具抗氧化活性的植物化學物質如多酚類等可再利用的資材,因此本計畫開發技術加以應用提升其附加價值。 |
5 | 2025/04/29 | 無因次降雨強度公式的發展與未來 | 數值模擬與軟體應用 | 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 | 郭振民 |
![]() |
![]() |
![]() |
![]() |
水文資訊分析係水土保持規劃設計之重要參據,其中降雨強度推估依水土保持技術規範第16條,不得小於無因次降雨強度公式之推估。本次專題分享將探討自1993年以來該公式之發展歷程,並因應氣候變遷與雨量資料日趨完善,檢討現行公式適用性,作為未來規範修訂之參考。 |
6 | 2025/04/29 | 2025年大埔地震同震山崩特性初步分析 | 基礎資料調查與分析 | 減災監測組 | 李易諭 |
![]() |
![]() |
![]() |
在2025年大埔地震後,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利用Sentinel-2及PlanetScope衛星影像,即時在震後一個月內判釋出29處同震山崩,提供重要防災與科研資訊。本研究進一步利用崩塌判釋成果,分析山崩特性與促崩因子,並指出震後詳細的崩塌目錄圈繪與野外調查的重要性,研究成果可供主管機關針對受地震影響區域制訂減災策略,以因應即將到來的雨季。 | |
7 | 2025/04/22 | 金質獎特優案例分享-種瓜坑野溪復育工程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南投分署 | 李霽修 |
![]() |
![]() |
![]() |
本案為農村水保署與地主許秋容、Peter Chesson老師共同啟動臺灣治溪史上難得的工程,首度以「自然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精神為本,取代過往既有護岸及固床工改善重建的思維,將護岸改以緩坡及溢淹區概念,在安全無虞前提下,盡可能恢復溪流自然狀態,完工後經歷多場豪雨事件,洪水分攤進入右岸滯洪區,減緩水流對凹岸衝擊,達到韌性滯洪效益。 | |
8 | 2025/04/22 | 金質獎佳作案例分享-珈雅瑪麻拿農路改善工程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南投分署 | 楊馥瑄 |
![]() |
![]() |
![]() |
本工程針對現地道路年久失修的情況,進行了全線約1.5公里的道路改善,設置了螢火蟲生態池,亦針對下邊坡崩塌較嚴重的路段設置了砌石護坡,提升道路安全性與行車舒適度。透過這些努力,工程不僅僅改善了全線道路,增加農產品運送的良品率,還提升農業用水的水資料利用效率,為當地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永續循環價值。 | |
9 | 2025/04/15 |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施工品質常見缺失及矯正預防手冊 | 水土保持教育 | 研邦科技有限公司 | 呂政義 |
![]() |
![]() |
![]() |
![]() |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品質常見缺失及矯正預防手冊」於民國99年彙編至今已逾14年,因應農村建設及水土保持工程材料工法多樣性,彙整國內常見缺失項內容對應缺失案例與影響、矯正對策及預防措施共計十章,配合各項缺失照片或設計圖,更名為「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施工品質常見缺失及矯正預防手冊」, 希冀各有關人員參考並實際運用,避免缺失一再發生,有效提升工程品質。 |
10 | 2025/04/01 | 「員山鄉湖西村燈篙林道旁水環廊道營造工程」金質獎得獎經驗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臺北分署 | 黃有宏 |
![]() |
![]() |
![]()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攜手宜蘭縣員山鄉雙湖社區發展協會及宜蘭縣燈篙林道促進會,結合在地自然資源,成功打造兼具生態、景觀、環境教育及親水功能的「櫸山水」水環廊道。這座宛如世外桃源的親水空間,榮獲第24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優等殊榮,成為宜蘭推動低碳農村的成功典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