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中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技術交流

每週專題討論日程
項次 日期 題目 類別 單位 導讀者 直播連結 報告書 簡報檔 摘要
1 2025/09/23 多元衛星測量方法應用於崩塌坡面地形變遷分析與穩定性評估 II 監測設備與災害預警 國立中央大學 姜壽浩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多元衛星測量方法應用於崩塌坡面地形變遷分析與穩定性評估 II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創新研究報告
2 2025/09/23 快速計算流域中土石流最終影響範圍之理論公式 監測設備與災害預警 國立臺灣大學 劉格非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快速計算流域中土石流最終影響範圍之理論公式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創新研究報告
3 2025/09/16 「石碇大崙山整治二期工程」金質獎得獎經驗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臺北分署 吳佳威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石碇大崙山整治二期工程」金質獎得獎經驗 (另開視窗) 大崙山地區位於新北石碇潛在大規模崩塌區內,以頭部華梵大學、坡中大崙路、坡趾106乙市道及住戶約88人為重要保全對象,96年發現邊坡滑動徵兆,至108年止已陸續完成3座大口徑集水井,導排地下水效益良好,但邊坡滑動趨勢並未明顯減緩,校園籃球場張力裂縫及道路下陷開裂情形伴隨降雨影響仍持續發生,希望各位來聽臺北分署分享如何運用各調查監測成果規劃工程點位,有效降低區域地下水常時水位及減緩邊坡滑動趨勢。
4 2025/09/16 綠色照顧農村社區加值輔導計畫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廖曼利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綠色照顧農村社區加值輔導計畫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創新研究報告
5 2025/09/02 金質獎優等案例分享-口湖鄉梧北村環塘生態體驗營造工程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鼎晟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黃芬蘭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金質獎優等案例分享-口湖鄉梧北村環塘生態體驗營造工程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20250902-金質獎優等案例分享-口湖鄉梧北村環塘生態體驗營造工程(黃芬蘭).pdf 跟著梧北小雨燕去旅行,綠環境主題打造深度體驗旅遊軸線。 全區友善細膩設計,打造兼顧生態與生活的戶外教室「椬梧映月塘」大變身,逐年活化放大在地生活圈。
6 2025/09/02 加鹿溪防砂壩改善工程-優良農建優等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臺東分署 洪婉華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加鹿溪防砂壩改善工程-優良農建優等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20250902-加鹿溪防砂壩改善工程-優良農建優等(洪婉華).pdf 本工程位於臺東縣海端鄉加鹿溪集水區中游,上游具有不安定土砂約17萬立方公尺,中下游段長期土砂淤積,嚴重威脅下游保全對象。本工程針對集水區崩塌土砂易生成熱區,與各單位跨域整合分區治理,並將壩體老舊不敷使用,以延壽、安全、增能及活化之目標做改善,配合2050淨零排願景,降低混凝土及善用現地資源,改善後約防砂效益約9萬立方公尺,並同時考量本溪流淺山生態豐富,以生態友善無阻隔理念設計,同時傾聽部落民眾意見並與在地布農文化結合,以「紅嘴黑鵯」做為防砂壩意象,傳達治山防災保護族人的意涵。本工程完工後移交自海端鄉公所妥善維護管理,榮獲農業部112年度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獎優等肯定。
7 2025/08/26 「五賢宮旁坑溝整治一、二期工程」優良農建得獎經驗分享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臺北分署 黃士軒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五賢宮旁坑溝整治一、二期工程」優良農建得獎經驗分享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20250826-「五賢宮旁坑溝整治一、二期工程」優良農建得獎經驗分享(黃士軒).pdf 本案針對因颱風豪雨造成坑溝災害,採分年分期方式進行整治,有別於傳統工法: 1.於用地許可範圍內增加河寬,兩岸護岸採不對稱且非直線配置,除與現地景觀調和外並可達工程減量及安全性目的。 2.兩岸斜率非定值設計,更符合現況地形坡度,坡面土袋溝橫向截水,穩固坡面,並導引雨水流入坑溝。 3.護岸利用現採塊石,並考量減緩水流流速,增加水域變化,提供生物生存繁衍空間。 4.護岸基礎亦採砌石設計,減少混凝土用量,並設置生物通道,多孔隙設計營造多樣性的棲地。 5.利用砌石固床工調整河道坡度,並保留巨石維持溪底自然基質,形成猶如自然溪流不規則的潭瀨鑲嵌。 6.保留邊坡出露之岩盤,作為天然護岸截牆。 7.右岸坡面因應地形變化,另設置護坡工程,避免土石流失。 8.不以等寬渠道化設計,是以順應原有地形蜿蜒曲折之線型設計,可減少擾動。 9.主支流匯流處加寬河道斷面,降低流速,增加水流入滲面積及空間具有制洪效果,並增加生態復育功能。 10.塊石縫隙種植腎蕨,增加植生復育機率,河岸種植灌木,可提供遮蔭效應調節水域的微氣候。
8 2025/08/26 牡丹鄉麻里巴文化生態走廊改善三期工程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臺南分署 曾于寧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牡丹鄉麻里巴文化生態走廊改善三期工程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20250826-牡丹鄉麻里巴文化生態走廊改善三期工程(曾于寧).pdf 東源濕地水上草原,排灣語稱為「pudung」,為「角落、邊緣地帶」之意,是東源(原稱:麻里巴)部落的聖地。農村水保署臺南分署為協助當地發展排灣族文化及濕地生態體驗經濟,近年特別攜手牡丹鄉公所就水上草原體驗區入口及動線進行改善,打造為兼具生態、友善、原鄉美學及環境教育功能的麻里巴秘境走廊,不但成功吸引遊客聞香踏訪,更因此接連獲得110年度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獎及2022年建築園冶獎的肯定。 會呼吸的水上草原體驗步道,讓部落不再看天吃飯,也提供遊客更安全舒適的體驗場域,吸引青年洄游部落投入文化及生態體驗發展。
9 2025/08/19 特色農遊場域認證制度之介紹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 游文宏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特色農遊場域認證制度之介紹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20250819-特色農遊場域認證制度之介紹(游文宏).pdf 特色農業旅遊場域認證制度(簡稱SAS)以農為本,強調服務品質與文化品味,以發展成為具備生活風格競爭力的休閒農業產業為目標。本制度具備強烈引導性行動策略,藉由強化農業本質,納入食農教育、環境教育、農業療育、產業六級化等內涵以提升農業旅遊特色,進而建構台灣休閒農業品牌。 特色農業:以農產業為本,目前分為茶、米、花卉、水果、蔬菜、咖啡、可可、香藥染草、雜糧、特用作物、觀賞作物、林木、竹林、漁撈、養殖、娛樂漁業、蜜蜂、禽、畜等19類。 農業旅遊:將食農教育、環境教育、農業療育、產業六級化及旅遊服務系統轉化為認證指標,引導產業朝永續發展方向邁進。 場域認證:聘請學者、媒體、旅遊等專家進行場域現況審查,確保場域品質與特色,打造具農業核心價值的旅遊體驗環境。
10 2025/08/19 綠色照顧場域及設施的高齡人體尺寸應用研究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東海大學 李麗雪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綠色照顧場域及設施的高齡人體尺寸應用研究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創新研究報告 下載檔案-20250819-綠色照顧場域及設施高齡人體尺寸應用研究(李麗雪).pdf 研究是以水保署綠色照顧計畫精神,聚焦打造高齡友善綠色場域,針對高齡者身心特徵及人體尺度量測,提出高齡友善、可用、好用、喜歡用的綠色場域設計策略,並結合五感體驗與可食植物,提升場域療癒與社交功能。成果彌補現行農村友善環境設計缺口,為在地及健康老化社區營造、社會與經濟共融提供實務依據。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