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中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技術交流

每週專題討論日程
項次 日期 題目 類別 單位 導讀者 直播連結 報告書 簡報檔 摘要
1 2025/11/18 大專生創意思維介入農村社區綠色照顧之綠場域綠飲食綠療育之整合模式研究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東海大學 鄒君瑋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大專生創意思維介入農村社區綠色照顧之綠場域綠飲食綠療育之整合模式研究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創新研究報告
2 2025/11/18 推動休閒農場友善設施服務之研究及輔導案例分享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台灣休閒農業學會 葉美秀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推動休閒農場友善設施服務之研究及輔導案例分享 (另開視窗)
3 2025/11/04 「113年度花蓮分署區域性水土資源及韌性坡地盤點調查」成果分享 基礎資料調查與分析 逢甲大學營建及防災中心 林書豪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113年度花蓮分署區域性水土資源及韌性坡地盤點調查」成果分享 (另開視窗) 下載公開報告 下載檔案-20251104「113年度花蓮分署區域性水土資源及韌性坡地盤點調查」成果分享(林書豪).pdf 本計畫聚焦花蓮山興及大興兩區,盤點區域性水土資源與韌性坡地潛力,針對山興、鱉溪、舞鶴、鶴岡等集水區進行現況調查與改善規劃。完成五處優先改善區域,涵蓋農水路、農塘、水環境及保育設施整合,並辦理10場補助說明會與5場知能訓練,促進地方參與與協作。計畫展現花蓮以科學方法與在地行動結合,強化坡地保育與農業韌性的具體成果。
4 2025/11/04 南投分署水砂觀測及構造物巡查成果案例分享 監測設備與災害預警 創聚環境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楊婷勻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南投分署水砂觀測及構造物巡查成果案例分享 (另開視窗) 下載公開報告 下載檔案-20251104 南投分署水砂觀測及構造物巡查成果案例分享(楊婷勻).pdf 本計畫辦理目的,係運用水砂觀測技術,於重點溪流辦理觀測,建立集水區基礎水文環境資料,作為生態環境保育或水資源涵養評估,以及提供颱洪時期防災警戒資訊,另外針對南投分署重要防砂設施辦理例行性巡查,及天然災害事件型巡查,評估設施現況功能,以達到工程延壽及安全防護之目的。
5 2025/10/28 大規模與大範圍之崩塌監測警戒技術研發與對應警戒值建置 監測設備與災害預警 國立成功大學 余騰鐸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大規模與大範圍之崩塌監測警戒技術研發與對應警戒值建置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創新研究報告 下載檔案-20251028 大規模與大範圍之崩塌監測警戒技術研發與對應警戒值建置(余騰鐸).pdf 山體滑坡區可能的促發因子是從歷史事件、觸發因素、地形等中決定。挑選只有受降雨引起的山體滑坡為候選地點,以台灣來襲的颱風或風暴都降雨都可能多達數百厘米,引發的山崩案例高達數千筆。衛星 In-SAR 收集的動向;斜坡的岩石強度估算由 GIS 管理,以選擇最危險斜坡的可能地點。在斜坡上安裝一對 50 Hz GNSS 以獲得基線變化以揭示穩定性,同時 GNSS 信號在不同方位角和方向的導出濕延遲比 QBSUM 更好地預測降雨強度。一旦估計降雨量超過坡度單位的閾值,就會部署 Ku 波段 GB-SAR 來捕捉實時坡度移動。通過不同的降雨量記錄斜坡表面移動的平均滑移率,每當連續檢測到的 3 次滑移率或超過 3 個監測的子區域超過平均滑移值時,就會發布山體滑坡警告。計算接下來半小時降雨量估計的 GNSS 濕延遲需要 5 分鐘;GB-SAR 3 分鐘檢測和驗證邊坡滑移率。這種配置可以檢測數百米距離內的毫米級坡度運動或距離坡度 2 公里內的厘米級坡度運動。
6 2025/10/28 系統思考視角下開發農村閒置資源並結合虛實整合設計 數值模擬與軟體應用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簡赫琳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系統思考視角下開發農村閒置資源並結合虛實整合設計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創新研究報告 下載檔案-20251028 系統思考視角下開發農村閒置資源並結合虛實整合設計(簡赫琳).pdf 本計畫運用系統思考模式,透過社區訪談與農友的參與,分析台灣農村閒置資源的現況及其再利用潛力,並創新開發數位化農業廢棄物教育桌遊,增進大眾對農村生物質廢棄物議題的認識,並鏈結企業的永續解決方案。執行過程聚焦在以下三大面向:1.社區深度訪談:蒐集在地知識與實務經驗; 2. 資源循環教育:開發互動式教育工具; 3.循環經濟實踐:連結產業應用可能性。
7 2025/10/21 枋山鄉枋山食農及生態教育場域改善三期工程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臺南分署 蘇俞銘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枋山鄉枋山食農及生態教育場域改善三期工程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20251021 枋山鄉枋山食農及生態教育場域改善三期工程(蘇俞銘).pdf 本工程由臺南分署、枋山休閒農場、枋山社區發展協會與在地青農共同推動,透過環境改善與生態友善設計,融入在地特色,打造農村生活體驗軸線。整體以「減碳、透水、低維護」為核心理念,涵蓋遊憩設施、景觀營造、生態提升等多項措施,實現與自然共生。
8 2025/10/21 「松浦里22鄰邊坡穩定工程」榮獲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獎分享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花蓮分署 蔡彥邦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松浦里22鄰邊坡穩定工程」榮獲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獎分享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20251021 「松浦里22鄰邊坡穩定工程」榮獲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獎分享(蔡彥邦).pdf 本工程位於花蓮縣玉里鎮福音部落內,因逢111年0918大地震後造成邊坡土質鬆動與同年度1015尼莎颱風大量降雨造成部落內邊坡崩塌,當時由花蓮縣政府辦理緊急搶修險,後續由本分署接手辦理邊坡穩定工程。設計理念以給部落居民一個安全居住環境為出發點,並搭配生態友善無阻隔理念設計,榮獲農業部113年度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獎優等肯定。
9 2025/10/07 三維數值分析探討光華邊坡崩塌破壞機制與運動行為 數值模擬與軟體應用 國立臺灣大學 楊國鑫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三維數值分析探討光華邊坡崩塌破壞機制與運動行為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20251007 三維數值分析探討光華邊坡崩塌破壞機制與運動行為(楊國鑫).pdf 本次專題討論介紹光華崩塌地案例研究與數值分析。該崩塌發生顯著的邊坡位移,隨後因地形限制而重新穩定。由於崩塌區域地形陡峭且邊坡持續滑動,導致人員與機具無法進入邊坡下部,無法蒐集足夠的地下土層資訊與監測數據。為彌補此限制,本研究採用三維物質點法(3D MPM)進行分析。首先,透過比對實測與模擬之地表與地下位移數據驗證分析結果。數值模型經驗證後,進一步探討崩塌後的演化過程與運動行為。結果顯示,光華崩塌存在兩條明顯的剪切帶:第一條發育於深度約 25–30 m的土–岩介面;隨後,第二條較深的剪切帶出現在約 40–50 m破碎頁岩層內,並由坡趾延伸至坡頂。此深層滑動導致坡頂區塊下陷,坡趾區塊隆起。當滑動體推進至下方山谷地時,因地形約束效應而逐漸減速並至完全停止。數值結果與崩塌目前狀態一致。此外,本研究亦檢視了滑動塊體前緣受地形限制直接影響之土體應力與應變的情形,並探討地形限制對邊坡運動三維效應之影響。
10 2025/09/30 金質獎佳作案例分享-老馬埤野溪治理工程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台南分署 林妍琇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金質獎佳作案例分享-老馬埤野溪治理工程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20250930 金質獎佳作案例分享-老馬埤野溪治理工程(林妍琇).pdf 工程位於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內,以農塘滯洪、土地承洪、水源調控利用涵養、農村永續三生共榮、維持生態串聯藍綠網絡四大面向展現永續環境。利用農塘思維整治野溪,解決排水、與需水問題;農塘延壽結合微水力發電,達七目標河道自然寬、蓄水自然多、災害自然少、維管自然低、生態自然好、牧草自然豐、六畜自然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