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交流
每週專題討論日程
項次 | 日期 | 題目 | 類別 | 單位 | 導讀者 | 直播連結 | 報告書 | 簡報檔 | 摘要 | |
---|---|---|---|---|---|---|---|---|---|---|
1 | 2025/09/30 | 找回農村的失落空間:建立閒置農村建築可適性再利用價值評估模式 |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 國立嘉義大學 | 江彥政 |
![]() |
![]() |
![]() |
||
2 | 2025/09/30 | 金質獎佳作案例分享-老馬埤野溪治理工程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台南分署 | 林妍琇 |
![]() |
![]() |
工程位於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內,以農塘滯洪、土地承洪、水源調控利用涵養、農村永續三生共榮、維持生態串聯藍綠網絡四大面向展現永續環境。利用農塘思維整治野溪,解決排水、與需水問題;農塘延壽結合微水力發電,達七目標河道自然寬、蓄水自然多、災害自然少、維管自然低、生態自然好、牧草自然豐、六畜自然旺。 | ||
3 | 2025/09/23 | 多元衛星測量方法應用於崩塌坡面地形變遷分析與穩定性評估 II | 監測設備與災害預警 | 國立中央大學 | 姜壽浩 |
![]() |
![]() |
![]() |
||
4 | 2025/09/23 | 快速計算流域中土石流最終影響範圍之理論公式 | 監測設備與災害預警 | 國立臺灣大學 | 劉格非 |
![]() |
![]() |
![]() |
本計畫以能量與質量守恆為基礎,推導土石流自崩坍啟動至完全停止的影響範圍。其核心概念為:起始崩坍與料源所具備的位能,等於最終分佈的位能加上流動過程中的能量損耗。透過此原理,不需如一般模擬軟體逐步計算時間歷程,只需將起始位能扣除能量損失後的剩餘位能,並以疊代法重新分布於下游適當位置,即可獲得最終影響範圍。本研究以台東大鳥村及南投神木村愛玉子溪為驗證案例,計算結果誤差在10%以下,且每條溪流僅需約兩分鐘即可完成。 | |
5 | 2025/09/16 | 「石碇大崙山整治二期工程」金質獎得獎經驗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臺北分署 | 吳佳威 |
![]() |
![]() |
![]() |
大崙山地區位於新北石碇潛在大規模崩塌區內,以頭部華梵大學、坡中大崙路、坡趾106乙市道及住戶約88人為重要保全對象,96年發現邊坡滑動徵兆,至108年止已陸續完成3座大口徑集水井,導排地下水效益良好,但邊坡滑動趨勢並未明顯減緩,校園籃球場張力裂縫及道路下陷開裂情形伴隨降雨影響仍持續發生,希望各位來聽臺北分署分享如何運用各調查監測成果規劃工程點位,有效降低區域地下水常時水位及減緩邊坡滑動趨勢。 | |
6 | 2025/09/16 | 綠色照顧農村社區加值輔導計畫 |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廖曼利 |
![]() |
![]() |
![]()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推動「綠色照顧」政策,提升農村高齡者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然而大學生鮮少接觸高齡特性與照顧實務。為此,本計畫於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開設綠色照顧微學分課程,並對外開放社區夥伴及有興趣人士參與。課程內容涵蓋高齡者生理、心理、認知、社會互動與營養需求,並引導學員結合農村資源設計動靜態照顧活動,實際進入社區帶領,並透過生理監測與問卷評估效益,達成學用合一,培育農村高齡服務人才。 | |
7 | 2025/09/02 | 金質獎優等案例分享-口湖鄉梧北村環塘生態體驗營造工程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鼎晟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 黃芬蘭 |
![]() |
![]() |
![]() |
跟著梧北小雨燕去旅行,綠環境主題打造深度體驗旅遊軸線。 全區友善細膩設計,打造兼顧生態與生活的戶外教室「椬梧映月塘」大變身,逐年活化放大在地生活圈。 | |
8 | 2025/09/02 | 加鹿溪防砂壩改善工程-優良農建優等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臺東分署 | 洪婉華 |
![]() |
![]() |
![]() |
本工程位於臺東縣海端鄉加鹿溪集水區中游,上游具有不安定土砂約17萬立方公尺,中下游段長期土砂淤積,嚴重威脅下游保全對象。本工程針對集水區崩塌土砂易生成熱區,與各單位跨域整合分區治理,並將壩體老舊不敷使用,以延壽、安全、增能及活化之目標做改善,配合2050淨零排願景,降低混凝土及善用現地資源,改善後約防砂效益約9萬立方公尺,並同時考量本溪流淺山生態豐富,以生態友善無阻隔理念設計,同時傾聽部落民眾意見並與在地布農文化結合,以「紅嘴黑鵯」做為防砂壩意象,傳達治山防災保護族人的意涵。本工程完工後移交自海端鄉公所妥善維護管理,榮獲農業部112年度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獎優等肯定。 | |
9 | 2025/08/26 | 「五賢宮旁坑溝整治一、二期工程」優良農建得獎經驗分享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臺北分署 | 黃士軒 |
![]() |
![]() |
![]() |
本案針對因颱風豪雨造成坑溝災害,採分年分期方式進行整治,有別於傳統工法: 1.於用地許可範圍內增加河寬,兩岸護岸採不對稱且非直線配置,除與現地景觀調和外並可達工程減量及安全性目的。 2.兩岸斜率非定值設計,更符合現況地形坡度,坡面土袋溝橫向截水,穩固坡面,並導引雨水流入坑溝。 3.護岸利用現採塊石,並考量減緩水流流速,增加水域變化,提供生物生存繁衍空間。 4.護岸基礎亦採砌石設計,減少混凝土用量,並設置生物通道,多孔隙設計營造多樣性的棲地。 5.利用砌石固床工調整河道坡度,並保留巨石維持溪底自然基質,形成猶如自然溪流不規則的潭瀨鑲嵌。 6.保留邊坡出露之岩盤,作為天然護岸截牆。 7.右岸坡面因應地形變化,另設置護坡工程,避免土石流失。 8.不以等寬渠道化設計,是以順應原有地形蜿蜒曲折之線型設計,可減少擾動。 9.主支流匯流處加寬河道斷面,降低流速,增加水流入滲面積及空間具有制洪效果,並增加生態復育功能。 10.塊石縫隙種植腎蕨,增加植生復育機率,河岸種植灌木,可提供遮蔭效應調節水域的微氣候。 | |
10 | 2025/08/26 | 牡丹鄉麻里巴文化生態走廊改善三期工程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臺南分署 | 曾于寧 |
![]() |
![]() |
![]() |
東源濕地水上草原,排灣語稱為「pudung」,為「角落、邊緣地帶」之意,是東源(原稱:麻里巴)部落的聖地。農村水保署臺南分署為協助當地發展排灣族文化及濕地生態體驗經濟,近年特別攜手牡丹鄉公所就水上草原體驗區入口及動線進行改善,打造為兼具生態、友善、原鄉美學及環境教育功能的麻里巴秘境走廊,不但成功吸引遊客聞香踏訪,更因此接連獲得110年度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獎及2022年建築園冶獎的肯定。 會呼吸的水上草原體驗步道,讓部落不再看天吃飯,也提供遊客更安全舒適的體驗場域,吸引青年洄游部落投入文化及生態體驗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