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中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logo

內文查詢 網站導覽

文字大小

縮小 放大 English 中文
:::

技術交流

每週專題討論日程
項次 日期 題目 類別 單位 導讀者 直播連結 報告書 簡報檔 摘要
1 2025/05/06 提取愛玉果膠後副產物之全面利用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東海大學 江文德 另開新視窗-提取愛玉果膠後副產物之全面利用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創新研究報告
2 2025/05/06 台灣原生愛玉品質評鑑平台建立及感官特性評估 基礎資料調查與分析 國立中興大學 蔣慎思 另開新視窗-台灣原生愛玉品質評鑑平台建立及感官特性評估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創新研究報告
3 2025/04/29 無因次降雨強度公式的發展與未來 數值模擬與軟體應用 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 郭振民 另開新視窗-無因次降雨強度公式的發展與未來 (另開視窗) 下載公開報告 水文資訊分析係水土保持規劃設計之重要參據,其中降雨強度推估依水土保持技術規範第16條,不得小於無因次降雨強度公式之推估。本次專題分享將探討自1993年以來該公式之發展歷程,並因應氣候變遷與雨量資料日趨完善,檢討現行公式適用性,作為未來規範修訂之參考。
4 2025/04/29 2025年大埔地震同震山崩特性初步分析 基礎資料調查與分析 減災監測組 李易諭 另開新視窗-2025年大埔地震同震山崩特性初步分析 (另開視窗) 在2025年大埔地震後,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利用Sentinel-2及PlanetScope衛星影像,即時在震後一個月內判釋出29處同震山崩,提供重要防災與科研資訊。本研究進一步利用崩塌判釋成果,分析山崩特性與促崩因子,並指出震後詳細的崩塌目錄圈繪與野外調查的重要性,研究成果可供主管機關針對受地震影響區域制訂減災策略,以因應即將到來的雨季。
5 2025/04/22 金質獎特優案例分享-種瓜坑野溪復育工程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南投分署 李霽修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金質獎特優案例分享-種瓜坑野溪復育工程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RTDP--種瓜坑野溪復育工程1140422.pdf 本案為農村水保署與地主許秋容、Peter Chesson老師共同啟動臺灣治溪史上難得的工程,首度以「自然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精神為本,取代過往既有護岸及固床工改善重建的思維,將護岸改以緩坡及溢淹區概念,在安全無虞前提下,盡可能恢復溪流自然狀態,完工後經歷多場豪雨事件,洪水分攤進入右岸滯洪區,減緩水流對凹岸衝擊,達到韌性滯洪效益。
6 2025/04/22 金質獎佳作案例分享-珈雅瑪麻拿農路改善工程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南投分署 楊馥瑄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金質獎佳作案例分享-珈雅瑪麻拿農路改善工程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0422珈雅瑪麻拿農路改善工程簡報.pdf 本工程針對現地道路年久失修的情況,進行了全線約1.5公里的道路改善,設置了螢火蟲生態池,亦針對下邊坡崩塌較嚴重的路段設置了砌石護坡,提升道路安全性與行車舒適度。透過這些努力,工程不僅僅改善了全線道路,增加農產品運送的良品率,還提升農業用水的水資料利用效率,為當地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永續循環價值。
7 2025/04/15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施工品質常見缺失及矯正預防手冊 水土保持教育 研邦科技有限公司 呂政義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施工品質常見缺失及矯正預防手冊 (另開視窗) 下載公開報告 下載檔案-00_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施工品質常見缺失及矯正預防手冊_簡報(義)1140410.pdf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品質常見缺失及矯正預防手冊」於民國99年彙編至今已逾14年,因應農村建設及水土保持工程材料工法多樣性,彙整國內常見缺失項內容對應缺失案例與影響、矯正對策及預防措施共計十章,配合各項缺失照片或設計圖,更名為「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施工品質常見缺失及矯正預防手冊」, 希冀各有關人員參考並實際運用,避免缺失一再發生,有效提升工程品質。
8 2025/04/01 「員山鄉湖西村燈篙林道旁水環廊道營造工程」金質獎得獎經驗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臺北分署 黃有宏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員山鄉湖西村燈篙林道旁水環廊道營造工程」金質獎得獎經驗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113年度土木類金質獎-員山鄉湖西村燈篙林道旁水環廊道營造工程分享.pdf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攜手宜蘭縣員山鄉雙湖社區發展協會及宜蘭縣燈篙林道促進會,結合在地自然資源,成功打造兼具生態、景觀、環境教育及親水功能的「櫸山水」水環廊道。這座宛如世外桃源的親水空間,榮獲第24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優等殊榮,成為宜蘭推動低碳農村的成功典範。
9 2025/04/01 利用颱風豪雨事件降雨比值探討新生崩塌地之生成機率 基礎資料調查與分析 減災監測組 李易諭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利用颱風豪雨事件降雨比值探討新生崩塌地之生成機率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20250401 Seminar 利用颱風豪雨事件降雨比值探討新生崩塌地之生成機率.pdf 颱風豪雨事件的雨量多寡,應考量各地區的降水狀況,若事件的累積雨量佔該地區年平均雨量的比值越高,則其受到的衝擊程度應越高。為了解事件降雨比值和坡地災害之間的關聯,本研究整理TCCiP提供的60餘年全台網格日降雨資料與三起颱風事件的累積雨量及崩塌目錄,建立事件降雨比值與新生崩塌之間的關係。
10 2025/03/25 日本「運用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圖像判讀坡地災害指引」文獻導讀 國外文獻導讀 減災監測組 陳俊廷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日本「運用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圖像判讀坡地災害指引」文獻導讀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國外技術翻譯文件 下載檔案-1140325seminar「運用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影像之坡地災害判讀指引」-減災組陳俊廷.pdf SAR衛星與光學衛星不同,不受天候和日夜變化的限制,能夠穿透雲層進行觀測。SAR衛星通過發射電波並接收地表反射波來進行成像,解讀SAR影像需要具備專業知識。2025年2月25日,林恩如研究員的文獻導讀利用大量圖片案例,闡述了SAR的基本概念及土砂災害的判讀方法。本次將介紹由日本林野廳出版的另一篇文獻《運用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影像進行坡地災害判讀的方法與流程》,進一步延伸SAR的應用介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