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中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技術交流

每週專題討論日程
項次 日期 題目 類別 單位 導讀者 直播連結 報告書 簡報檔 摘要
1 2025/11/25 運用大型語言模型輔助土石流與邊坡災害緊急應變決策 監測設備與災害預警 國立臺灣大學 汪立本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運用大型語言模型輔助土石流與邊坡災害緊急應變決策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創新研究報告
2 2025/11/25 惡地地形特徵圖製作-以牛埔水土保持教室為例 遙測技術與GIS應用 國立臺灣大學 楊啟見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惡地地形特徵圖製作-以牛埔水土保持教室為例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創新研究報告 本計畫聚焦台南龍崎與高雄田寮之泥岩惡地地景,回應水土保持與環境教育對精確地形資訊的需求。以主題式土砂災害地形特徵圖為核心,結合圖資整合、數值地形分析、無人機量測與野外查核,完成「龍崎─惡地─001」圖幅、圖說手冊與解說摺頁。並從地形系統觀點剖析泥岩惡地,評估土砂災害對當地聚落與農業地景之潛在影響,以支援防災規劃與地景教育推展。
3 2025/11/18 大專生創意思維介入農村社區綠色照顧之綠場域綠飲食綠療育之整合模式研究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東海大學 鄒君瑋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大專生創意思維介入農村社區綠色照顧之綠場域綠飲食綠療育之整合模式研究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創新研究報告 設計專業領域之大專生創意常常令人意想不到,本研究帶領曾參與第13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之學生們進入不同發展類型之農村社區,於第一階段先針對當年度申請綠色照顧計畫並經核定之社區計畫內容予以分析、分類,再經過行前之訓練與提點,透過學生們在駐村期間對於農村再生社區發展過程之理解,將與社區居民長期相處之發展經驗帶入綠色照顧社區,藉由活動安排與參與綠色照顧活動之長者互動,於綠場域、綠飲食、綠療育三面向激盪出不同的想像與未來可能之執行方案。
4 2025/11/18 推動休閒農場友善設施服務之研究及輔導案例分享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台灣休閒農業學會 葉美秀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推動休閒農場友善設施服務之研究及輔導案例分享 (另開視窗) 友善休閒農場的推動旨在讓更多族群都能自在、安全地享受農場環境,包括長者、行動不便者、身心障礙者及親子家庭。透過改善動線、設施與資訊揭露,使場域更容易被理解與使用,同時保留農場原有的自然特色。友善不只是設施的補強,而是一種讓每位遊客都能安心參與的服務理念,讓農場成為更包容、多元且具可親近性的活動空間。
5 2025/11/04 「113年度花蓮分署區域性水土資源及韌性坡地盤點調查」成果分享 基礎資料調查與分析 逢甲大學營建及防災中心 林書豪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113年度花蓮分署區域性水土資源及韌性坡地盤點調查」成果分享 (另開視窗) 下載公開報告 下載檔案-20251104「113年度花蓮分署區域性水土資源及韌性坡地盤點調查」成果分享(林書豪).pdf 本計畫聚焦花蓮山興及大興兩區,盤點區域性水土資源與韌性坡地潛力,針對山興、鱉溪、舞鶴、鶴岡等集水區進行現況調查與改善規劃。完成五處優先改善區域,涵蓋農水路、農塘、水環境及保育設施整合,並辦理10場補助說明會與5場知能訓練,促進地方參與與協作。計畫展現花蓮以科學方法與在地行動結合,強化坡地保育與農業韌性的具體成果。
6 2025/11/04 南投分署水砂觀測及構造物巡查成果案例分享 監測設備與災害預警 創聚環境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楊婷勻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南投分署水砂觀測及構造物巡查成果案例分享 (另開視窗) 下載公開報告 下載檔案-20251104 南投分署水砂觀測及構造物巡查成果案例分享(楊婷勻).pdf 本計畫辦理目的,係運用水砂觀測技術,於重點溪流辦理觀測,建立集水區基礎水文環境資料,作為生態環境保育或水資源涵養評估,以及提供颱洪時期防災警戒資訊,另外針對南投分署重要防砂設施辦理例行性巡查,及天然災害事件型巡查,評估設施現況功能,以達到工程延壽及安全防護之目的。
7 2025/10/28 大規模與大範圍之崩塌監測警戒技術研發與對應警戒值建置 監測設備與災害預警 國立成功大學 余騰鐸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大規模與大範圍之崩塌監測警戒技術研發與對應警戒值建置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創新研究報告 下載檔案-20251028 大規模與大範圍之崩塌監測警戒技術研發與對應警戒值建置(余騰鐸).pdf 山體滑坡區可能的促發因子是從歷史事件、觸發因素、地形等中決定。挑選只有受降雨引起的山體滑坡為候選地點,以台灣來襲的颱風或風暴都降雨都可能多達數百厘米,引發的山崩案例高達數千筆。衛星 In-SAR 收集的動向;斜坡的岩石強度估算由 GIS 管理,以選擇最危險斜坡的可能地點。在斜坡上安裝一對 50 Hz GNSS 以獲得基線變化以揭示穩定性,同時 GNSS 信號在不同方位角和方向的導出濕延遲比 QBSUM 更好地預測降雨強度。一旦估計降雨量超過坡度單位的閾值,就會部署 Ku 波段 GB-SAR 來捕捉實時坡度移動。通過不同的降雨量記錄斜坡表面移動的平均滑移率,每當連續檢測到的 3 次滑移率或超過 3 個監測的子區域超過平均滑移值時,就會發布山體滑坡警告。計算接下來半小時降雨量估計的 GNSS 濕延遲需要 5 分鐘;GB-SAR 3 分鐘檢測和驗證邊坡滑移率。這種配置可以檢測數百米距離內的毫米級坡度運動或距離坡度 2 公里內的厘米級坡度運動。
8 2025/10/28 系統思考視角下開發農村閒置資源並結合虛實整合設計 數值模擬與軟體應用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簡赫琳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系統思考視角下開發農村閒置資源並結合虛實整合設計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創新研究報告 下載檔案-20251028 系統思考視角下開發農村閒置資源並結合虛實整合設計(簡赫琳).pdf 本計畫運用系統思考模式,透過社區訪談與農友的參與,分析台灣農村閒置資源的現況及其再利用潛力,並創新開發數位化農業廢棄物教育桌遊,增進大眾對農村生物質廢棄物議題的認識,並鏈結企業的永續解決方案。執行過程聚焦在以下三大面向:1.社區深度訪談:蒐集在地知識與實務經驗; 2. 資源循環教育:開發互動式教育工具; 3.循環經濟實踐:連結產業應用可能性。
9 2025/10/21 枋山鄉枋山食農及生態教育場域改善三期工程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臺南分署 蘇俞銘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枋山鄉枋山食農及生態教育場域改善三期工程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20251021 枋山鄉枋山食農及生態教育場域改善三期工程(蘇俞銘).pdf 本工程由臺南分署、枋山休閒農場、枋山社區發展協會與在地青農共同推動,透過環境改善與生態友善設計,融入在地特色,打造農村生活體驗軸線。整體以「減碳、透水、低維護」為核心理念,涵蓋遊憩設施、景觀營造、生態提升等多項措施,實現與自然共生。
10 2025/10/21 「松浦里22鄰邊坡穩定工程」榮獲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獎分享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花蓮分署 蔡彥邦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松浦里22鄰邊坡穩定工程」榮獲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獎分享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20251021 「松浦里22鄰邊坡穩定工程」榮獲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獎分享(蔡彥邦).pdf 本工程位於花蓮縣玉里鎮福音部落內,因逢111年0918大地震後造成邊坡土質鬆動與同年度1015尼莎颱風大量降雨造成部落內邊坡崩塌,當時由花蓮縣政府辦理緊急搶修險,後續由本分署接手辦理邊坡穩定工程。設計理念以給部落居民一個安全居住環境為出發點,並搭配生態友善無阻隔理念設計,榮獲農業部113年度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獎優等肯定。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