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交流
每週專題討論日程
項次 | 日期 | 題目 | 類別 | 單位 | 導讀者 | 直播連結 | 報告書 | 簡報檔 | 摘要 | |
---|---|---|---|---|---|---|---|---|---|---|
1 | 2025/04/29 | 無因次降雨強度公式的發展與未來 | 數值模擬與軟體應用 | 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 | 郭振民 |
![]() |
![]() |
|||
2 | 2025/04/29 | 「光復鄉大全村自強外役監及大全社區周邊社區農路改善工程」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金質獎分享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花蓮分署 | 林宜瑩 |
![]() |
||||
3 | 2025/04/22 | 金質獎特優案例分享-種瓜坑野溪復育工程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南投分署 | 李霽修 |
![]() |
||||
4 | 2025/04/22 | 金質獎佳作案例分享-珈雅瑪麻拿農路改善工程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南投分署 | 楊馥瑄 |
![]() |
||||
5 | 2025/04/15 |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施工品質常見缺失及矯正預防手冊 | 水土保持教育 | 研邦科技有限公司 | 呂政義 |
![]() |
![]() |
![]() |
![]() |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品質常見缺失及矯正預防手冊」於民國99年彙編至今已逾14年,因應農村建設及水土保持工程材料工法多樣性,彙整國內常見缺失項內容對應缺失案例與影響、矯正對策及預防措施共計十章,配合各項缺失照片或設計圖,更名為「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施工品質常見缺失及矯正預防手冊」, 希冀各有關人員參考並實際運用,避免缺失一再發生,有效提升工程品質。 |
6 | 2025/04/01 | 「員山鄉湖西村燈篙林道旁水環廊道營造工程」金質獎得獎經驗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臺北分署 | 黃有宏 |
![]() |
![]() |
![]()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攜手宜蘭縣員山鄉雙湖社區發展協會及宜蘭縣燈篙林道促進會,結合在地自然資源,成功打造兼具生態、景觀、環境教育及親水功能的「櫸山水」水環廊道。這座宛如世外桃源的親水空間,榮獲第24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優等殊榮,成為宜蘭推動低碳農村的成功典範。 | |
7 | 2025/04/01 | 利用颱風豪雨事件降雨比值探討新生崩塌地之生成機率 | 基礎資料調查與分析 | 減災監測組 | 李易諭 |
![]() |
![]() |
![]() |
颱風豪雨事件的雨量多寡,應考量各地區的降水狀況,若事件的累積雨量佔該地區年平均雨量的比值越高,則其受到的衝擊程度應越高。為了解事件降雨比值和坡地災害之間的關聯,本研究整理TCCiP提供的60餘年全台網格日降雨資料與三起颱風事件的累積雨量及崩塌目錄,建立事件降雨比值與新生崩塌之間的關係。 | |
8 | 2025/03/25 | 日本「運用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圖像判讀坡地災害指引」文獻導讀 | 國外文獻導讀 | 減災監測組 | 陳俊廷 |
![]() |
![]() |
![]() |
![]() |
SAR衛星與光學衛星不同,不受天候和日夜變化的限制,能夠穿透雲層進行觀測。SAR衛星通過發射電波並接收地表反射波來進行成像,解讀SAR影像需要具備專業知識。2025年2月25日,林恩如研究員的文獻導讀利用大量圖片案例,闡述了SAR的基本概念及土砂災害的判讀方法。本次將介紹由日本林野廳出版的另一篇文獻《運用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影像進行坡地災害判讀的方法與流程》,進一步延伸SAR的應用介紹。 |
9 | 2025/03/25 | 日本「治山技術基準解說_第4編 地滑防止計畫」文獻導讀 | 國外文獻導讀 | 減災監測組 | 林宥伯 |
![]() |
![]() |
![]() |
![]() |
本次導讀日本林野廳提供的技術標準參考文件,列在治山技術基準的第四篇(本篇於2024年2月9日改訂),針對地滑防治業務,提供調查分析、工法概述與設計、成效評估與檢討等面向,羅列常用的實務做法,並提供地方操作依據,因應不同區域的地滑特性參考及應用。 |
10 | 2025/03/18 | 河道凸岸地形對土石流運移影響以花縣DF024為例 | 防災科技與精進策略 | 減災監測組 | 林駿恩 |
![]() |
![]() |
![]() |
2024年6月21日花蓮大清水溪(DF024)土石流造成台鐵新自強號出軌事件,利用衛星影像、降雨資料、無人機照片和數值模型,探討河道變化、土石流的影響,並提供後續工程改善建議。數值模擬分析結果顯示,由於河道彎曲地形特性造成土石流彎道超高及湧浪現象,透過河道疏濬可提供足夠通洪能力,以避免土石流直接衝擊鐵路橋臺並撞擊噴濺至鐵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