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交流
每週專題討論日程
項次 | 日期 | 題目 | 類別 | 單位 | 導讀者 | 直播連結 | 報告書 | 簡報檔 | 摘要 | |
---|---|---|---|---|---|---|---|---|---|---|
231 | 2020/09/29 | 日本「魚類容易上溯之河川營造指引」文獻導讀 | 國外文獻導讀 | 水土保持局技術研究發展小組 | 林詠喬 |
![]() |
![]() |
![]() |
![]() |
河川橫向設施常有妨礙魚類上溯與降河的討論議題,魚道是恢復這方面河川機能的方法之一,但若要恢復魚類容易繁衍甚至是其他生物易容易棲息的河川環境,需對魚道及橫向設施進行全面的盤整與整備,並包含於河道計畫內。本文獻導讀係為2005年日本國土交通省河川局彙整、提供之改善魚類等上溯與降河河川環境的參考技術指引,可供河川相關管理者與規劃者參考。 |
232 | 2020/09/29 | 三維國家底圖發展現況與展望 | 遙測技術與GIS應用 | 國土測繪中心 | 林昌鑑 |
![]() |
![]() |
![]() |
配合國家發展委員會推動3D GIS,本中心自108年起推動2D底圖升級為3D及3D底圖服務發布等工作,本次簡報主要為分享國際3D資料建置及服務標準發展,並說明本中心推動3D國家底圖整體策略及最新執行現況,包含3D建物及3D道路建置情形、3D建物更新及精進策略、不同類型3D建物整合方式、3D底圖服務發布方案、多維度國家空間資訊服務平臺建置及試營運資訊。 | |
233 | 2020/09/22 | 彰化縣埔鹽鄉返鄉青農的留農與地方創生—地方依附與社會網絡支持系統之建構 |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宋郁玲 |
![]() |
![]() |
![]() |
![]() |
本計畫目標在建構彰化埔鹽鄉返鄉青農地方支持社會網絡平台,以促進返鄉青年留農創生,嘗試為農村人口流失問題提出解方,並為農村注入產業活力。執行方法包括:產業盤點、深度訪談、影像記錄、圓桌論壇、農產包裝與行銷設計,並整合於網路平台,成為外部資源管道,以及外界透過平台與之互動,合作的重要機制。 |
234 | 2020/09/22 | 農村環境改善案例整體評析分享 |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 水土保持局農村建設組 | 游富傑 |
![]() |
![]() |
![]() |
![]() |
本計畫期望透過知識及經驗的整合與管理提升工程價值,並呼應農村環境永續議題、鼓勵農村工程與時俱進。主要工作內容包含盤點分析近年水保局的農村建設工程,就優良案例之農村環境設計系統性整理工程書圖資料,供作相關單位參考範本;進一步精選出代表案例彙編技術概念專書作為政府部門的對內宣導、另以淺顯易於親近的角度編製特刊,對外向大眾宣導;同時製作宣導短片、辦理成果聯展、舉辦教育訓練等方式進行多元宣傳推廣。 |
235 | 2020/09/15 | 崩塌地之雷達迴波訊號與影像紋理特性之分析研究 | 遙測技術與GIS應用 |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 | 姜壽浩 |
![]() |
![]() |
![]() |
![]() |
近年來遙測技術在崩塌災害的即時資訊取得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由颱風或強降雨造成的崩塌往往伴隨著多雲的大氣狀況,可能限制了光學影像的觀測能力,使得較不受雲霧限制的雷達觀測資料具有較大的優勢以提供即時提供災害資訊。本研究使用Sentinel-1 C band雷達資料,分析崩塌地之後向散射變化,並應用多時期之雷達影像與影像紋理資訊進行崩塌地的判釋。 |
236 | 2020/09/01 | 先進技術應用於測繪發展 | UAV應用 | 自強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 蔡欣達 |
![]() |
![]() |
![]() |
移動式雷射掃描系統(Mobile Laser Scanning)簡介及應用 | |
237 | 2020/08/25 | 校園共創歷年成果-學校課程如何進入農村解決問題 | 水土保持教育 | 水土保持局農村建設組 | 曾之力 |
![]() |
![]() |
![]() |
![]() |
校園共創計畫是鼓勵各大專院校教師運用其專業課程,結合核心知識實踐應用於農村場域之補助計畫,本簡報除介紹計畫內容外,亦分享補助計畫中各種跨界共創及教育創新之精采案例。 |
238 | 2020/08/25 | 無人載具高解析影像及點雲於山區河川表層粒徑分析之可行性研究 | 監測設備與災害預警 | 財團法人私立長榮大學 | 曾志民 |
![]() |
![]() |
![]() |
![]() |
本計畫利用無人載具UAV航拍產製之正射影像及三維密點雲,分別利用影像判釋表層粒徑分布,以及點雲糙度特性分析表層指標粒徑。綜合兩種分析方式之平均誤差率比較顯示,在航高25公尺的條件下,密點雲分析約數公分範圍之中小粒徑之平均誤差率大約只有影像分析結果的一半,顯示密點雲在較小顆粒材料判釋上之優勢。 |
239 | 2020/08/18 | 淺層崩塌可犧牲式元件與深層型時域反射邊坡監測技術之整合研發 | 監測設備與災害預警 | 國立中央大學 | 鐘志忠 |
![]() |
![]() |
![]() |
臺灣由於邊坡坍崩問題頻傳,考量淺/深層崩塌之複合型事件為未來面臨之趨勢,因此本研究進行單頻GNSS RTK之實驗室初步評估測試,藉以提昇其GNSS RTK定位精度,並維持可犧牲式元件成本,其實驗顯示L1與L5雙頻GNSS手機之方案不甚穩定,但ublox F9P 雙頻GNSS晶片於長期穩定性應屬可行;第二,本研究嘗試建立國內首座時域反射儀(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 TDR)於離心機之應用,提出較適宜之纜線以供離心機測試使用,基於離心機實際運轉之整合測試,評估TDR錯動分析以及與側傾管共構之行為。最後透過阿里山五灣仔現場監測案例,將三軸加速度計與單頻GNSS加入既有的TDR監測系統中,輔以監測淺層邊坡位移,而形成三道判斷邊坡滑動的判斷機制。因此本研究根據現有成果,綜合提出淺層崩塌可犧牲式元件與深層時域反射邊坡監測技術之整合建議。 | |
240 | 2020/08/18 | 日本「河川砂防技術基準 調查編(第17章)」導讀 | 國外文獻導讀 | 水土保持局技術研究發展小組 | 高百毅 |
![]() |
![]() |
![]() |
![]() |
日本國土交通省訂定「河川砂防技術基準 調查編」,是為提供河川、砂防、地滑、陡坡、雪崩及海岸規畫、 設計與維護管理等實施為目的,參酌現行技術水準而制定可作為基準的調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