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中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技術交流

每週專題討論日程
項次 日期 題目 類別 單位 導讀者 直播連結 報告書 簡報檔 摘要
51 2024/09/03 非接觸式流速量測法入門 國外文獻導讀 減災監測組 游雅筑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非接觸式流速量測法入門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國外技術翻譯文件 下載檔案-導讀_非接觸式流速量測法入門_報告版0903v3.pdf 本次導讀文章內容介紹了非接觸式流速測量技術,了解其基本概念、應用方法及實際案例。內容涵蓋多普勒雷達、圖像處理、遠端監測等技術,並探討了未來發展趨勢及其環保意義。希望透過簡明易懂的講解,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流速測量的核心知識及應用前景。
52 2024/08/27 111年農村再生成果展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力譔堂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歐陽穎華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111年農村再生成果展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111年農村再生成果展.pdf 以「進擊」一詞象徵「進化」 後的農村,藉由農村載體六大面向「永續生態、亮點建設、農村體驗、文化技藝、特色產業、人才培育」為展示主體,引導民眾認識更多農村再生、農業生產、農民農技的故事
53 2024/08/20 坡地農村再生社區發展小(微)水力發電可行性評估 基礎資料調查與分析 國立中興大學 林昭遠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坡地農村再生社區發展小(微)水力發電可行性評估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創新研究報告 下載檔案-農村再生社區發展小(微)水力發電可行性評估.pdf 農村低碳社區是淨零排放實踐,亦是新契機。為尋找坡地農再社區小型水力發電潛能區位,透過自然環境及外部條件,優選社區小水力發電潛能場址;另考量土地權屬、饋線容量及道路可及性,評估發電潛能區位建置可行性,篩選適宜發展小水力發電場域,可為農村再生社區農電共生策略研擬之參據。
54 2024/08/20 基於多深度水壓觀測之自動化邊坡滑動監測預警系統之研發與現地測試 監測設備與災害預警 國立臺灣大學 蔡瑞彬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基於多深度水壓觀測之自動化邊坡滑動監測預警系統之研發與現地測試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創新研究報告 下載檔案-基於多深度水壓觀測之自動化邊坡滑動監測預警系統之研發與現地測試.pdf 一般天然邊坡的淺層崩塌與降雨造成的孔隙水壓上升有關,本計畫核心在於如何經濟且持續地監測分層水壓變化。計畫為期兩年,第一年發展新型自動化分層水壓量測系統,第二年提出滑坡預警系統管理規則。第一年已完成系統開發,並經室內測試與現地安裝。結果顯示系統可成功監測降雨引起的地下水位變化,經改善後系統可進行長期觀測,並建立了標準安裝與使用流程。
55 2024/08/06 金質獎優等案例分享-埔里鎮珠仔山老樹公園生態教育園區改善工程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南投分署 蔡欣諭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金質獎優等案例分享-埔里鎮珠仔山老樹公園生態教育園區改善工程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珠仔山老樹生態教育文化園區-國家卓越建設獎-1.pdf 老樹生態教育園區是社區重要的生態教育基地,既有生態豐富,惟在出入口環境無法符合園區的環境及硬體需求,藉由這個重要的場域空間及閒置空間環境的改造,希望能提供社區照護、體驗觀光,有一個適當的休憩空間及遊憩動線。運用特殊的混凝土鋪面方式,能滿足大型車的載重及生態綠化要求,著實達到剛柔並濟的效果及需求。自然資材進行建構,採乾砌塊石作為護岸邊坡保全及樹下休憩座椅使用,既是擋牆也是休憩座椅,使整體景觀更能自然的融入整體環境,也創造拍照打卡的新景點。
56 2024/07/30 推動土砂災害地形製圖之先導型研究 基礎資料調查與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沈淑敏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推動土砂災害地形製圖之先導型研究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創新研究報告 您知道嗎? 政府已公告許多國土環境資訊,但還缺「地形單元」圖層! 地形是各種作用力在地表留下的痕跡,具象可見,是理解地形變動和災害潛勢的切入點。因此,本團隊特別研發土砂災害「地形特徵圖」,以作為在地環境知識儲存的載體,以及災害防治、地景保育等的視覺化溝通工具。您有興趣參與地形製圖的工作嗎? 歡迎加入討論。
57 2024/07/16 分析就緒資料應用於開源模式整合之探討 基礎資料調查與分析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張哲豪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分析就緒資料應用於開源模式整合之探討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創新研究報告 下載檔案-ARDSWC-20240716分析就緒資料應用於開源模式整合之探討v2.pdf 在進行環境分析和預警作業時需使用大量空間與時間資料,隨著衛星遙測和物聯網技術進步,各單位獲取的資料更加完整。然而,資料來源多樣化且描述不一,導致前處理和轉換工作繁複。本研究提出應用分析就緒資料概念,統整模式資料分析所需來源,使用標準格式搭配版本管理方式進行資料集建置。透過自動化程序,快速完成不同區域模式建置和資料更新。以Wflow模式為例,使用HydroMT軟體建置全臺流域資料集,並整合至Delft-FEWS平台,相關成果可以提供給BigGIS平台運用分析。
58 2024/07/02 建立台灣適用之集流時間估算方式 數值模擬與軟體應用 國立中興大學 陳樹群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建立台灣適用之集流時間估算方式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創新研究報告 集流時間由定義到推演過程交雜著許多經驗及理論,在各種學術與技術期刊上討論熱烈。台灣更將集流時間公式納入「水土保持技術規範」第19條。但該規範收錄且建議使用的芮哈 (Rziha) 公式之來源、理論以及適用範圍均有所疑慮。故本計畫以此為前提,從集流時間理論出發,分析小集水區集流時間公式應具有的基本形態。
59 2024/06/25 集水區調適規劃及後續調適策略推動-大不岸溪集水區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郭鎮維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集水區調適規劃及後續調適策略推動-大不岸溪集水區 (另開視窗) 下載公開報告 下載檔案-水保署Seminar_大不岸溪調適策略0625.pdf 農村水保署順應國際趨勢,於近年導入自然解方(NbS),以尋求水土保持永續發展之突破。花蓮縣豐濱鄉大不岸溪曾因土石流災情而設置了密集的人工構造物,雖達到防災目的,卻大幅改變溪流生態環境。本次主題將分享大不岸溪調適策略發展的歷程,如何整合相關環境資料,結合部落參與,提出改善方案,並探討未來實踐上面臨的挑戰。
60 2024/06/25 以發光植物生物科技結合台南識別經濟植物實踐里山倡議永續共創新農業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國立成功大學 蘇彥勳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另開新視窗-以發光植物生物科技結合台南識別經濟植物實踐里山倡議永續共創新農業 (另開視窗) 下載檔案-以發光植物生物科技結合台南識別經濟植物實踐里山倡議永續共創新農業-20240625-R.pdf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計畫支持「喜德彩葉草溫室」(Seed Coleus Greenhouse)在今(2024)年 2 月通過加入聯合國大學永續發展研究所(UNU-IAS)「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IPSI)。發光植物生物科技曾獲得國科會未來科技獎、美國Muse Design Award、義大利A’ Design Award的應用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創新,由發光植物生物科技幫助農民,使他們種植的觀花葉植物能夠透過創意加值,投入社區與地方等文化與藝術創生計畫,為極限村落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成為創生的另一種機會。由生物科技出發,理解環境與人類共存「社會-生態-生產地景」概念,係指人類與自然長期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生物棲地和人類土地利用的動態鑲嵌斑塊景觀,並且在上述的交互作用下,維持了生物多樣性,並且提供人類的生活所需。發展發光植物淨零綠生活,透過推廣生態里山,提升農村減少碳排及增加碳匯的效果,型塑環境永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