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交流
每週專題討論日程
項次 | 日期 | 題目 | 類別 | 單位 | 導讀者 | 直播連結 | 報告書 | 簡報檔 | 摘要 | |
---|---|---|---|---|---|---|---|---|---|---|
51 | 2024/05/21 | 出火橋下游野溪整治二期工程(金質獎水利類佳作)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臺南分署 | 林妍琇 |
![]() |
![]() |
![]() |
本案位於屏東縣恆春鎮,依據上位計畫東門溪集水區屬於易淤易刷溪流型態,故本案在規劃設計階段便導入土砂時空調適等策略,融合營建自動化理念,於墾丁國家公園生態團體高度關注之環境下,應用多元化工項打造南臺灣全預鑄及生態多樣化之水土保持標竿工程,藉由土砂調節設施囚砂並配合後續維運,有效達成東門溪集水區整治,帶動沿線區域經濟發展效益。 | |
52 | 2024/05/21 | 後壁區頂長社區長短樹公園及粨面宋江環境改善工程(金質獎土木類特優)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臺南分署 | 林姿君 |
![]() |
![]() |
![]() |
本工程循社區出版書冊「歃血為盟」,融入在地逾150 年歷史的粨面宋江文化,透過既有老磚牆的加與減,打造宋江文化廊道及恢復厝程風貌,沿著廊道軌跡經過百年榕樹、老廁所窳陋空間、土埆磚牆、破布子綠地及入口意象等,以低維管及碳減量的工法進行地景營造,導入稻田生態及搭配AR與動畫解說,打造總長217公尺文化廊道,結合在地風味餐、農村小旅行等體驗,為在地創造自主營運、綠色照顧、文化傳承、宜遊宜居的永續循環。 | |
53 | 2024/05/07 | 112年水砂觀測和構造物巡查成果 | 防災科技與精進策略 | 創聚環境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 楊婷勻 |
![]() |
![]() |
![]() |
本計畫辦理目的,係運用水砂觀測技術,於重點溪流辦理觀測,建立集水區基礎水文環境資料,作為生態環境保育或水資源涵養評估,以及提供颱洪時期防災警戒資訊,另外針對花蓮分署重要防砂設施辦理例行性巡查,及天然災害事件型巡查,評估設施現況功能,以達到工程延壽及安全防護之目的。計畫範圍包含5處水砂觀測區及11處構造物巡查集水區。 | |
54 | 2024/05/07 | 推動韌性坡地補助試辦方案介紹 | 水土保持教育 | 保育治理組 | 鄒佩蓉 |
![]() |
![]() |
![]() |
本署自112年8月1日改制為「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肩負推動農村整體規劃與發展、打造韌性永續農村的使命,為了達成農業部門2040淨零排放目標,目前針對集水區保育治理策略,納入藏水、保土、自然解方及生態永續之調適對策,推動「韌性坡地措施」試辦方案,期提升山坡地承受韌性。 | |
55 | 2024/04/30 | 112年度國家永續發展獎(企業類)獲獎經驗分享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微醺農場 | 黃衍勳 |
![]() |
![]() |
![]() |
微醺農場以研發智慧化設備進行智慧轉型,以青年培力與農業教育建立農業關係人口,也進行小黃瓜的碳收支實驗與測量,補齊目前台灣碳盤查資訊與方法學的不足,同時水平整合生產端與上下游,建構供應鏈生產模式,最終以溫室農業的產業聚落建立在地農耕的支持系統,並以此聚落形成的共享經濟體吸引返鄉/留鄉/移居人口,抗衡人口外流,減緩農村凋零,永續農村發展。 | |
56 | 2024/04/30 | 水土保持工程構造物維護管理策略及執行 | 防災科技與精進策略 | 保育治理組 | 吳晉安 |
![]() |
![]() |
![]() |
![]() |
近二十年來,愈加明顯的極端氣候帶來全球性的災害,使各種土砂災害發生的頻度及強度逐年增強,對於過往之治山防災構造物可能造成衝擊,導致構造物損毀或破壞,進而影響人民之生命安全。故農村水保署為保障全國人民之安全與福祉,於103 年起針對全臺範圍之水土保持設施進行資產盤點及維護管理,以「座」為單位進行構造物盤查、基本資料建置及構造物現況體檢作業調查。 |
57 | 2024/04/23 | 農漁村淨零排放建構自主能源策略研析計畫 |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周承志 |
![]() |
![]() |
![]() |
![]() |
為落實我國淨零排放目標,本計畫自2022年起協助農業部農村水保署推動農漁村社區能源自主,藉由研析國内外相關案例及政策法規,建立我國農漁村能源自主發展模式,並藉由資源整合、培力活動、陪伴輔導及跨單位合作等方式,提升農漁村社區能源自主意識,協助排除行政障礙,介接公私部門資源,促進農漁村能源自主場域推動。 |
58 | 2024/04/23 | 專利護岸塊體適用性研究與運用實證分享 | 創新科技與新興工法、材料 | 臺東分署 | 黃勝頂 |
![]() |
![]() |
![]() |
![]() |
台東分署為能有效解決生態及職安的困境,在工程執行中認為「組合式預鑄單元」係較能去達到該兩大策略的方向;且考量預鑄工法可利於工廠進行大量生產達到控制品質與成本,開展工法的設計。盤點出過去預鑄工法,挑選代表性塊體申請專利,以RC箱相關工程之現地案例多年觀察結果,確認工法在野溪護岸施作使用之安全防護可行性。 |
59 | 2024/04/16 | 「測繪作業規程」導讀-淺談日本測量法規 | 國外文獻導讀 | 減災監測組 | 林宥伯 |
![]() |
![]() |
![]() |
![]() |
地圖是國家治理建設的基礎,而測量則是產製地圖的關鍵技術。本次導讀將從日本測量法的修訂與公開出發,介紹日本國土交通省,國土地理院,測量法(作業規程之準則),以及其中測量技術的演進、分類、標準,提供後續治理規劃、防災技術等交流參考。 |
60 | 2024/04/16 | 日本「潛在大規模崩塌邊坡危險程度判定手冊」導讀 | 國外文獻導讀 | 減災監測組 | 簡靖翰 |
![]() |
![]() |
![]() |
![]() |
此手冊依據2014年林野廳實施的山地維護保全調查,旨在整理大規模崩塌發生機制等相關觀點,研討治山對策。手冊涵蓋微地形判釋、斜坡單元設定,及潛在大規模崩塌邊坡危險程度判定,針對大規模崩塌調查體系提供具體程序。微地形判釋部分包括龜裂、台階地形、線狀凹地等的識別與判釋方法。斜坡單元設定依據微地形判釋結果及地滑地形分布,進行定義與修正。危險程度判定採用AHP法,透過評估確定斜坡單元的危險程度等級。整體而言,手冊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指南,以支援危險程度評估與對策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