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交流
每週專題討論日程
項次 | 日期 | 題目 | 類別 | 單位 | 導讀者 | 直播連結 | 報告書 | 簡報檔 | 摘要 | |
---|---|---|---|---|---|---|---|---|---|---|
311 | 2019/03/05 | 山區河流過渡至平原河流之水砂災害治理方式探討 | 基礎資料調查與分析 | 國立中興大學 | 陳樹群 |
![]() |
![]() |
![]() |
![]() |
民國101年經濟部與農委會廢止河川界點會銜公告,而由經濟部逕行公告河川界點。然河川界點以上是否為野溪極具爭議性。因此水土保持局研擬四種野溪界點劃定方案,使野溪界點劃定具有學理性。然野溪界點與河川界點間有極大差距,本計畫即在探討銜接兩界點間之治理方式。 |
312 | 2019/02/26 | 應用非破壞檢測技術評估以野溪淤積土製作之混凝土強度 | 創新科技與新興工法、材料 | 建國科技大學 | 林喻峰 |
![]() |
![]() |
![]() |
![]() |
臺灣地區的野溪淤積土由於數量龐大且很少加以利用,造成處理上之難題。本研究以試驗方式來探討現有非破壞檢測技術中,較 |
313 | 2019/02/26 | 現地以電漿技術搭配生物炭優化資材改善邊坡植生工法效益 |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簡士濠 |
![]() |
![]() |
![]() |
![]() |
本計畫結果顯示,大氣電漿濺鍍處理百喜草與百慕達草皆顯著促進種子發芽率與發芽速度,以電漿30W濺鍍處理可增加60%以上之發芽率。現地(in-situ)邊坡試驗二個月後之結果顯示,兩草種之發芽率以2%生物炭+50 ppm PAM (種子經電漿處理)最佳,皆可達45-50%。四個月後,覆蓋率及存活率仍以添加相同處理之百慕達草最高 (85.9%及大於30%),而提升率以同處理之百慕達種子最高,相照於對照組約可提升15-17%。 |
314 | 2019/01/22 | 物種辨識技術用於水土保持植物 | 創新科技與新興工法、材料 | 自由工作者 | 陳奕宏 (Denken Chen) |
![]() |
![]() |
![]() |
近年人工智慧發展有長足進步,此專題介紹本團隊運用此前沿技術,於植物辨識上的成果,能在智慧型手機上進行離線且即時的高效能辨識,並展示將此技術用於專業領域的可行性,尤其是植生工程上的植物相調查。 | |
315 | 2019/01/22 | 耗材式無線測距儀之研發與應用 | 監測設備與災害預警 | 逢甲大學 | 林秉賢 |
![]() |
![]() |
![]() |
![]() |
本計畫通過文獻回顧選用超音波作為測距儀之感測器,並經過電路設計、溫度補償、時間模組、記錄模組與傳輸模組之系統程式化整合,研製兼具空間距離測定和資訊傳輸功能的超音波測距儀。同時完成測距儀的室內外效能測試工作。 |
316 | 2019/01/15 | 坡地淺層水力力學反應無線感測模組研發 | 監測設備與災害預警 | 國立成功大學 | 張文忠 |
![]() |
![]() |
![]() |
滑動面位於非飽和土層之淺層滑動佔比達80%以上,本研究以同時考慮非飽和土壤水力力學耦合反應分析,結合現地即時無線監測模組,發展依時預警監測技術,提供防災作為決策依據。 | |
317 | 2019/01/15 | 氣象雷達簡介以及在劇烈天氣監測與研究上的應用 | 遙測技術與GIS應用 | 國立中央大學 | 廖宇慶 |
![]() |
![]() |
![]() |
都卜勒氣象雷達的電波可以穿透雲雨系統,對天氣現象的內部進行高時間與空間解析度的三維掃描,因此是監測與研究劇烈天氣的重要儀器。 | |
318 | 2019/01/08 | 颱洪時期空間致災風險推論系統之建置研究 | 遙測技術與GIS應用 | 逢甲大學 | 陳昶憲 |
![]() |
![]() |
![]() |
颱風對臺灣的降雨影響,相關因子包括位置與氣象參數,而因子間的互動影響錯綜複雜;基於防災需求,本研究藉由蒐集有限的颱風即時警報單,建置颱風因子資料庫,再利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方法,預估未來24小時颱風累積降雨量。 | |
319 | 2019/01/08 | 翡翠水庫集水區水文特性分析及水文站檢核 | 基礎資料調查與分析 | 水土保持局 | 陳茹蕙 |
![]() |
![]() |
![]() |
水文資訊為構成水資源規劃、水工結構物以及水利運轉之最基本要素。利用長期水文資料,應用統計方法分析集水區水文特性、雨量及流量站網分析,期建立完整水文資訊,進而提供後續相關水土保持相關規劃及設計。 | |
320 | 2018/12/25 | 物聯網技術導入應用防災 | 創新科技與新興工法、材料 | 智聯工程科技顧問有限公司 | 王兆文 |
![]() |
![]() |
![]() |
由於全球氣候變遷影響,短強降雨及長延時情形下,常面臨颱風或豪雨發佈土石流警戒時之預警應變時效急迫問題,而雨量資訊係為警戒發布之重要基準,然因山區地面雨量站受密度不足而有精確度之影響,乃冀以創新思維透過物聯網(IOT)為骨幹,鏈結資通訊(ICT)技術,並結合土石流防災社區及防災專員等力量,共同提昇土石流預警應變能力,同時廣佈佈設以達到物聯網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