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交流
每週專題討論日程
| 項次 | 日期 | 題目 | 類別 | 單位 | 導讀者 | 直播連結 | 報告書 | 簡報檔 | 摘要 | |
|---|---|---|---|---|---|---|---|---|---|---|
| 281 | 2020/06/23 | 日本「治山設施耐用年限延長對策事例集_1.野溪工程」文獻導讀 | 國外文獻導讀 | 水土保持局保育治理組 | 張哲益 |
|
|
|
|
在今後20年內,日本多數治山設施面臨混凝土構造物之耐用年限,即施工後50年,透過本文獻針對治山設施維護、修繕、改建、更新之實際案例導讀,了解日本在制定各設施使用年限延長計畫及推動對策之具體作為外,期提供水土保持防砂設施及工程延壽策略研擬之參考。 |
| 282 | 2020/06/23 | 混凝土預鑄槽塊構件創作歷程及應用情形介紹 | 創新科技與新興工法、材料 | 水土保持局台北分局 | 黃致維 |
|
|
|
以保護溪岸,穩定坡腳為護岸設計核心,並減少施工人員暴露於危險場域時間為發想,模組化施工是相當良好的工法。本次專題討論以義門坑野溪治理工程為例,進行台北分局開發之專利:混凝土預鑄槽塊結構之分享。 | |
| 283 | 2020/06/16 | 無人飛行載具(UAV)播種作業機具與噴植設備之精進研發 | UAV應用 | 社團法人臺灣環境綠化協會 | 張集豪 |
|
|
|
|
無人機的應用在近二十年因各技術的突破與使用門檻的降低,在各領域都有突破性的發展。無人機最關鍵的核心優勢在於「無人AI」與「飛行載具」的結合,應用在水保植生工程上,大大降低人員意外傷害風險與人員機具無法到達的施工障礙。未來十年隨著其它技術的演進,將是最熱門的產業型態。 |
| 284 | 2020/06/16 | 農村社會企業商業模式與創新之研究 |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 國立屏東大學 | 郭子弘 |
|
|
|
|
社區總體營造與農村再生計畫造就了不少深具特色的農村,若能以輕資產的社會企業營運模式來整合農村資源,不但可以協助社區發展協會解決承接政府計畫的自籌款問題,也可以解決因為顧及公平性而造成效率低落的問題。自助、人助、天助是農村型社會企業可以確保永續發展的重要理念。 |
| 285 | 2020/06/02 | 日本「豪雨引致土砂生產及移動等評估及模擬方法之要點」文獻導讀 | 國外文獻導讀 | 土石流防災中心 | 嚴科偉 |
|
|
|
|
在評估豪雨致生洪水或土砂災害之風險時,上游河川之河床質狀態及其動態特徵為重要關鍵。本次導讀之報告針對如何解析豪雨土砂動態,如何設定土砂動態條件及如何評估防砂設施成效等3個面向提出相關指引及注意事項。藉以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數值模式來進行風險及成效評估。 |
| 286 | 2020/06/02 | 應用人工智慧結合紅色地圖判釋集水區內地質災害潛勢 | 數值模擬與軟體應用 | 國立成功大學 | 賴建志 |
|
|
|
|
為預防和減輕崩塌危害,需要建立可靠的崩塌潛勢指標預測模型。近年來卷積神經網路有效地應用在影像辨識,本研究運用具有視覺特徵之紅色地圖與6種崩塌潛勢因子,建立卷積崩塌潛勢指標模式,我們克服了資料編碼與崩塌資料比例不平衡的問題,成功地將LSI排名前1%之預測成功率自6.8%提升至39.4%,未來可累積更多資料驗證其實用性。 |
| 287 | 2020/03/31 | 應用開源分布式降雨逕流模式推估土石流潛勢溪流與農塘流量資訊 | 數值模擬與軟體應用 | 中華民國地球科學學會 | 沈志全 |
|
|
|
|
在水土保持監測過程中,如何有效推估與了解土石流潛勢溪與農塘雨量與流量資訊,是相當重要的工作項目。以往主要透過雨量站或水位流量站進行監控,但隨著科技與模式技術提昇。已經可以透過雷達降雨量搭配分布式降雨逕流模式加以結合以網格型態呈現。可以更進一步了解土石流潛勢溪與農塘集水區範圍,降雨量與流量的空間與時間分布資訊。此外在資訊技術與資料成果開放共享的概念下,歐美各國在學術領域與政府部門在模式的朝推動發展方向,已經開始朝著開源與自由軟體的方向前進。因此在研究計畫中,利用QPESUMS雷達降雨量搭配開源分布式降雨逕流模式(WFLOW),結合自由軟體Delft-FEWS平台,以模組化方式完成系統建置工作。案例使用鯉魚潭水庫上游集水區,模式解析度20m與100m。可以推估集水區範圍內任意點位之雨量與流量資訊。模式檢定驗證上使用水庫入庫流資訊進行驗證,效率係數可以達0.71~0.86之間。後續可應用Delft-FEWS平台以模組化方式進行全臺專案建置。並且搭配現場觀測資訊,有效了解各土石流潛勢溪流與農塘雨量與流量的空間與時間分布資訊。而透過開源軟體與開放架構的跨單位資料整合,將有助於減少模式與監測資料在資料與應用上的落差。 |
| 288 | 2020/03/31 | 土石流潛勢溪流之集水區地文參數判釋及驗證 ─以蘭陽溪流域為例 | 監測設備與災害預警 | 國立中央大學 | 周憲德 |
|
|
|
在評估豪雨致生洪水或土砂災害之風險時,上游河川之河床質狀態及其動態特徵為重要關鍵。本次導讀之報告針對如何解析豪雨土砂動態,如何設定土砂動態條件及如何評估防砂設施成效等3個面向提出相關指引及注意事項。藉以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數值模式來進行風險及成效評估。 | |
| 289 | 2020/03/17 | 陡坡崩塌地無人飛行載具(UAV)噴植工法作業與驗證 | UAV應用 | 台灣環境綠化協會 | 林政侑 |
|
|
|
|
為克服交通不易抵達之崩塌地植生復育,無人飛行載具(UAV)於崩塌地植生作業已廣泛發展,惟目前主要以裝載植生粒劑進行垂直灑播為主,本議題除探討UAV水平噴植之可行性外,亦分享如何應用環境指標提升噴植成效。 |
| 290 | 2020/03/17 | 陡坡崩塌地微立地條件與應用無人飛行載具(UAV)播種植生之介面整合試驗 | UAV應用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唐琦 |
|
|
|
|
崩塌地應用UAV導入植生粒劑等資材到達崩塌地坡面,探究崩塌地微立地條件與植生復舊間之關聯,整合植生資材屬性與崩塌地植生基盤介面,配合前期UAV負載植生粒劑經投擲導入崩塌地之計畫推展,驗證崩塌地微植生基盤,期能提高國內使用UAV投擲植生粒劑於崩塌地的成效,及提供相關播種植生工法參考依據。初步獲致結果整理如下:(1)崩塌地維持相對溼度偏高之濕潤狀態,利於植生粒劑於發芽後,有補充水分來源以支應生長所需耗水量時,此將有利於綠覆率維持與增加。(2)先驅植物入侵崩塌地坡面後,可選留植物種子具有纖毛者理應可列為自然黏著於坡面之植物選留植物。如:加拿大蓬、蘆竹、五節芒、羅滋草、木苧麻、波葉山螞蝗及葛藤。(3)採用水土保持局前期研發植生粒劑進行投擲作業後:1 周內即有草類植物發芽,木本植物約在2周內發芽;扣除崩塌地裸露面,植生粒劑所覆蓋區位之綠覆率於1個月內達20%,當4個月達43%。(4)植生粒劑投擲作業後一個月後,可於塊石、礫石:上側、分布不連續之鞍部、下側間隙等具有蓄積淤土之微地形處外,部分崩塌地坡面有泥岩風化處見到植生粒劑之木本植物發芽生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