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交流
每週專題討論日程
項次 | 日期 | 題目 | 類別 | 單位 | 導讀者 | 直播連結 | 報告書 | 簡報檔 | 摘要 | |
---|---|---|---|---|---|---|---|---|---|---|
61 | 2024/04/16 | 「測繪作業規程」導讀-淺談日本測量法規 | 國外文獻導讀 | 減災監測組 | 林宥伯 |
![]() |
![]() |
![]() |
![]() |
地圖是國家治理建設的基礎,而測量則是產製地圖的關鍵技術。本次導讀將從日本測量法的修訂與公開出發,介紹日本國土交通省,國土地理院,測量法(作業規程之準則),以及其中測量技術的演進、分類、標準,提供後續治理規劃、防災技術等交流參考。 |
62 | 2024/04/16 | 日本「潛在大規模崩塌邊坡危險程度判定手冊」導讀 | 國外文獻導讀 | 減災監測組 | 簡靖翰 |
![]() |
![]() |
![]() |
![]() |
此手冊依據2014年林野廳實施的山地維護保全調查,旨在整理大規模崩塌發生機制等相關觀點,研討治山對策。手冊涵蓋微地形判釋、斜坡單元設定,及潛在大規模崩塌邊坡危險程度判定,針對大規模崩塌調查體系提供具體程序。微地形判釋部分包括龜裂、台階地形、線狀凹地等的識別與判釋方法。斜坡單元設定依據微地形判釋結果及地滑地形分布,進行定義與修正。危險程度判定採用AHP法,透過評估確定斜坡單元的危險程度等級。整體而言,手冊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指南,以支援危險程度評估與對策制定。 |
63 | 2024/04/02 | 遙測-災害時的合成孔徑雷達(SAR)散射變化案例解說集 | 國外文獻導讀 | 減災監測組 | 莊承穎 |
![]() |
![]() |
![]() |
![]() |
以ALOS衛星圖集方式介紹日本近年來的災害案例,透過整理災害時的SAR散射傾向,解說SAR圖像於土砂災害判讀時需注意的事項及判讀要領。減輕因判讀者的經驗差異,而出現判讀的落差,以期發揮判讀技術普遍化的效果,以此帶動日本國內在災害時利用SAR相關監測技術之發展。 |
64 | 2024/04/02 | 日本「大規模土砂產生後活躍土砂流出之對策基本構想(案)」導讀 | 國外文獻導讀 | 減災監測組 | 高百毅 |
![]() |
![]() |
![]() |
![]() |
日本於2011年紀伊半島大水災及2017年九州北部豪雨等事件,因坡地崩塌等造成嚴重大規模土砂災害後,集水區內仍持續有活躍的土砂流出,形成持續性之高風險土砂災害狀態。因此,日本國土交通省對於流域內殘存土砂流出而產生之災害,特擬定相關對策。 |
65 | 2024/03/26 | 日本近年重大土砂災害及其對策分享 | 防災科技與精進策略 | 減災監測組 | 陳俊廷 |
![]() |
![]() |
![]() |
日本是個降雨量多、火山多、地震頻繁且地質複雜的國家,因此每年都造就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土砂災害,本次導讀將了解日本近年重大土砂災害,並分享大規模崩塌、土石流及堰塞湖的應變對策,透過了解不同國家對於土砂災害的應對策略,以供臺灣土砂災害預防策略之精進。 | |
66 | 2024/03/26 | 「古坑鄉華南生態公園綠廊道建置工程」第23屆公共工程金質獎-特優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南投分署 | 黃祥華 |
![]() |
![]() |
![]() |
華南社區位處山坡地區,自然生態豐富,地勢空間高程落差大,以致於本案基地須強烈考量生態面進行施工,並須克服現地高程差之問題。因此我們順應原有地形,就地取材現地大石,復刻石梯田空間,利用現地高程差打造專屬華南特色場域。規劃設計除主要停等空間,其他步道皆採透水鋪面設計,增加全區入滲,透水鋪面佔96%,打造會呼吸的地盤。另社區生態及產業資源豐富,故本工程將社區透過食農教育課程推出「淺山探險記」系列桌遊遊戲及「黑武士林鵰」繪本,結合到工程現況,打造走讀繪本之體驗場域 | |
67 | 2024/03/19 | 大規模崩移災害防治-山崩地滑、落石及坡地土石流災害整合管理準則 | 國外文獻導讀 | 減災監測組 | 李易諭 |
![]() |
![]() |
![]() |
![]() |
如何針對坡地災害進行防治,以降低災害發生的風險,是國土中具一定山坡地比例的國家所需面對的課題。本次的導讀文獻是瑞士的坡地災害管理準則,內容含括了坡地治理的法源依據、決策過程所需的調查資料,與評估相關防護措施設置的成本。期透過了解他國經驗,對臺灣的坡地管理方式有更多面向的反思。 |
68 | 2024/03/19 | 平成30年7月豪雨土砂災後-確保具實效性避難之土砂災害對策推動 | 國外文獻導讀 | 減災監測組 | 楊沛漳 |
![]() |
![]() |
![]() |
![]() |
2018年日本降下長時間大雨,造成119位民眾罹難,且失蹤人數超過200人,本報告為減輕土砂災害帶給民眾的危害,提出民眾自主防災和政府防災計畫共同實行,確保發揮更大的防災能力,而政府與學者必須持續提供防災技術,提升全國的防災能力,避免土砂災害再次造成傷亡。 |
69 | 2024/03/05 | 應用HEC-RAS於不安定土砂災害土體運動型態之模擬 | 數值模擬與軟體應用 | 減災監測組 | 林駿恩 |
![]() |
![]() |
![]() |
不安定土砂係指集水區內坡面或河道上,屬暫態平衡或不穩定平衡狀態下之殘坡或河道堆積之大量土砂;在如降雨、地震等一定條件誘發下,其土砂運移行為將造成中下游土砂災害。 | |
70 | 2024/03/05 | 利用土釘修復鬆散填土邊坡的設計圖解 | 國外文獻導讀 | 減災監測組 | 黃奉琦 |
![]() |
![]() |
![]() |
![]() |
土釘工法的起源,需回溯於1960年初期新奧隧道工法(NATM),利用支撐系統(鋼絲網噴凝土、輕型鋼支堡、岩栓)於硬岩中隧道斷面的開挖支撐,提供岩體約束力量,使隧道周圍之地盤構成承載環,變形得以迅速穩定。於同時期,歐洲(德國、法國、西班牙等)提出應用於開挖支撐或邊坡穩定之土釘施作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