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交流
每週專題討論日程
項次 | 日期 | 題目 | 類別 | 單位 | 導讀者 | 直播連結 | 報告書 | 簡報檔 | 摘要 | |
---|---|---|---|---|---|---|---|---|---|---|
81 | 2024/03/19 | 大規模崩移災害防治-山崩地滑、落石及坡地土石流災害整合管理準則 | 國外文獻導讀 | 減災監測組 | 李易諭 |
![]() |
![]() |
![]() |
![]() |
如何針對坡地災害進行防治,以降低災害發生的風險,是國土中具一定山坡地比例的國家所需面對的課題。本次的導讀文獻是瑞士的坡地災害管理準則,內容含括了坡地治理的法源依據、決策過程所需的調查資料,與評估相關防護措施設置的成本。期透過了解他國經驗,對臺灣的坡地管理方式有更多面向的反思。 |
82 | 2024/03/19 | 平成30年7月豪雨土砂災後-確保具實效性避難之土砂災害對策推動 | 國外文獻導讀 | 減災監測組 | 楊沛漳 |
![]() |
![]() |
![]() |
![]() |
2018年日本降下長時間大雨,造成119位民眾罹難,且失蹤人數超過200人,本報告為減輕土砂災害帶給民眾的危害,提出民眾自主防災和政府防災計畫共同實行,確保發揮更大的防災能力,而政府與學者必須持續提供防災技術,提升全國的防災能力,避免土砂災害再次造成傷亡。 |
83 | 2024/03/05 | 應用HEC-RAS於不安定土砂災害土體運動型態之模擬 | 數值模擬與軟體應用 | 減災監測組 | 林駿恩 |
![]() |
![]() |
![]() |
不安定土砂係指集水區內坡面或河道上,屬暫態平衡或不穩定平衡狀態下之殘坡或河道堆積之大量土砂;在如降雨、地震等一定條件誘發下,其土砂運移行為將造成中下游土砂災害。 | |
84 | 2024/03/05 | 利用土釘修復鬆散填土邊坡的設計圖解 | 國外文獻導讀 | 減災監測組 | 黃奉琦 |
![]() |
![]() |
![]() |
![]() |
土釘工法的起源,需回溯於1960年初期新奧隧道工法(NATM),利用支撐系統(鋼絲網噴凝土、輕型鋼支堡、岩栓)於硬岩中隧道斷面的開挖支撐,提供岩體約束力量,使隧道周圍之地盤構成承載環,變形得以迅速穩定。於同時期,歐洲(德國、法國、西班牙等)提出應用於開挖支撐或邊坡穩定之土釘施作技術。 |
85 | 2024/02/27 | Forward and inverse computational morphology of debris and alluvial fans | 數值模擬與軟體應用 | 國立臺灣大學 | 卡艾瑋 |
![]() |
![]() |
![]() |
本研究提出一新型土石流影響範圍模擬方法,基於可視多邊形法之演算,結合地形資料進行參數的簡化和率定。與傳統依賴多重參數的模擬技術相比,以更簡化的參數設定,實現對土石流影響範圍及其深度的準確模擬。透過本演算法模擬土石流堆積地形,並結合土砂序率模式來預估土石流的體積。經由多種不同的情境條件下進行模擬,可構建一個反映土石流影響範圍之風險地圖。 | |
86 | 2024/01/16 | 從嘉義縣示範案談農村多元經濟發展 -- 展望農村再生4.0 |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 國立政治大學 | 林郁芳 |
![]() |
![]() |
![]() |
農村發展是政府重要施政議題,蓄積社區營造動能,於2008年推動的農村再生計畫,以推動產業活化、生態資源保護、生活環境改善與農村文化保存帶動農村永續發展。2016年推動國土計畫後,面對空間規劃與土地利用管理的變革,農村再生計畫亦須配合調整。據此,本計畫回顧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之定位與功能,透過示範區操作與有關單位政策研商,修訂作業手冊內容、建立農村再生設施容許使用審查建議,期作為後續計畫擬定與設施容許使用申請審查之參考。 | |
87 | 2024/01/16 | 一起隨手打造虛擬平行世界的時代來臨 智慧型手機建立3D模型資料應用分享 | 數值模擬與軟體應用 | 減災監測組 | 李哲宇 |
![]() |
![]() |
![]() |
過去如果要建立現實世界的3D模型,需要使用昂貴的掃描儀器進行建置。以土木建築工程為例,目前較多以無人空中載具UAV或地面光學掃描儀進行建置,雖然蒐集快速與範圍大,但卻常因價格讓人入手卻步、需要攜帶的儀器眾多與障礙物遮蔽,以至於工作效率和位置影響而不易建置。 | |
88 | 2024/01/02 | 虎源溪(新化林場段)整治二期工程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臺南分署 | 張峻瑋 |
![]() |
![]() |
![]() |
本工程位於臺南市新化區中興大學新化林場虎源溪,屬常流水之野溪,透過詳實環境及集水區調查,採用多階段乾砌石護岸擴展通洪斷面、預壘樁工法減少施工挖填擾動、善用林場疏伐木構築生態固床工,並以安全及生態為基礎,迴避民宅及私有土地等限制,擴大通洪斷面解決多年淹水沉痾,同時並結合林場代表物種及西拉雅文化圖騰等元素營造地景特色,營造多元環境教育場域,創造工程與生態雙贏。 | |
89 | 2023/12/26 | 調整型防砂壩經營管理分析、操作矩陣應用與調整策略設計 | 防災科技與精進策略 | 國立臺灣大學 | 廖國偉 |
![]() |
![]() |
![]() |
調整型防砂壩雖提供壩體上游淤砂過量、壩體下游沖刷嚴重問題的解決之道,但其操作策略卻較少被提及。本研究提出調整型防砂壩操作矩陣,針對不同溪流狀況選擇適合的防砂壩調整策略,在確保保全對象安全下,同時使溪流恢復平衡穩定之狀態,並且延長防砂壩之使用年限。 | |
90 | 2023/12/26 | 集水區坡面表土及崩積土層之厚度與地形關係-基於工程地質探勘資料成果 | 基礎資料調查與分析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陳天健 |
![]() |
![]() |
邊坡坡面表土及崩積層厚度是淺層崩塌及坡面型土石流量體預測、災害預警模式或土砂治理規劃,非常重要之參數,惟目前山區表土及崩積層厚度,確尚無可實用之工具可茲估算應用。因此本研究目標為建立臺灣本土之山區邊坡表土及崩積層厚度評估模式,期以精進集水區上游淺層崩塌潛在土方量體評估模式,提供災害預警模式建立或防災規劃之参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