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交流
每週專題討論日程
| 項次 | 日期 | 題目 | 類別 | 單位 | 導讀者 | 直播連結 | 報告書 | 簡報檔 | 摘要 | |
|---|---|---|---|---|---|---|---|---|---|---|
| 471 | 2016/12/27 | 20161217 G0V「公民科學黑客松」參與心得分享 | 創新科技與新興工法、材料 | 水土保持局技研小組 | 李苡宣 |
|
|
|
未來希望將這種跨域協作、自由的討論、溝通及工作型式,也能引進到公務體系內。 | |
| 472 | 2016/12/27 | 使用QPESUMS雨量資料建立坡地災害熱區警戒模式 | 數值模擬與軟體應用 | 水土保持局技研小組 | 陳振宇 |
|
|
|
建立以雨量為基礎之土砂災害警戒模式,其關鍵在於如何選定適當的雨量指標,以及如何建立警戒臨界值(線)。 | |
| 473 | 2016/12/20 | 溫故知新-混凝土材質特性 | 基礎資料調查與分析 | 水土保持局技研小組 | 莊志展 |
|
|
|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掌握其配比與性質為第一線工程師的基本職能。講者從事第一線水土保持工程工作多年,於工程設計、施工、監造、驗收等具豐富經驗。本次文獻導讀分享將由混凝土之基本組成與特性作重點說明,並介紹近年來開始應用於重要結構物的高性能混凝土與自充填混凝土等。最後,並反思後續工作上宜加強的方向。 | |
| 474 | 2016/12/17 | 衛星遙測土壤含水量與降雨量相關文獻導讀 | 國外文獻導讀 | 水土保持局技研小組 | 劉維則 |
|
|
|
土壤含水量為許多坡地災害的關鍵因素,然而目前土壤含水量的監測方式大多僅有點的監測,對於土壤含水量之空間區域變化較難有整體性的掌握。未來若能利用衛星遙測技術,獲得大範圍且即時的土壤含水量資料,將可提供更多元的坡地警戒模式,並解決觀測站空間監測之侷限性。 | |
| 475 | 2016/11/22 | 地工纖維土應用於坡面工程 | 創新科技與新興工法、材料 | 水土保持局技研小組 | 黃奉琦 |
|
|
|
介紹地工纖維土應用於坡面工程的新興技術,說明此技術的基本概念、材料特性,以及其在邊坡穩定、植生綠化與人工景觀設計中的實務應用,並與傳統工法進行比較,突顯其在多種坡面環境中的適用性與優勢。此外,展示在日本、香港等地的實際應用案例,包括邊坡防護工程、水庫與河岸加固,以及既有結構的補強措施。 | |
| 476 | 2016/11/18 | 多元圖資於山地相關業務應用與規劃 | 遙測技術與GIS應用 | 水土保持局技研小組 | 陳國威 |
|
|
|
介紹多種地形資訊,例如:航照影像、衛星影像和地形圖,並說明圖資在山區相關業務上的應用與規劃。列舉不同來源和規格的圖資,包括農航所的航攝資料、國內外衛星影像、以及國土測繪中心的地形圖等。此外,展示多元圖資如何應用於災害調查、坡地資源分析和集水區範圍劃定等案例,並提出建置整合系統和優化圖資服務的建議。 | |
| 477 | 2016/11/08 | 災害防救體制與全事故應變機制 | 國外文獻導讀 | 水土保持局技研小組 | 李苡宣 |
|
|
|
本報告之重點旨在介紹全災害管理之概念,並以美國之作法為例,同時分析台灣現有之災因管理架構下之防災體系所面臨的問題,且提出相關建議。 | |
| 478 | 2016/11/02 | 1984-2015年日本廣域型土砂災害警戒系統之演進 | 國外文獻導讀 | 水土保持局技研小組 | 陳振宇 |
|
|
|
本週介紹的是日本30年來的土砂災害警戒模式發展史,藉由了解日本在這個領域的過去與現況,並探討與討論台灣未來土砂災害警戒模式的可能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