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交流
每週專題討論日程
項次 | 日期 | 題目 | 類別 | 單位 | 導讀者 | 直播連結 | 報告書 | 簡報檔 | 摘要 | |
---|---|---|---|---|---|---|---|---|---|---|
421 | 2017/05/09 | 105年國家永續發展獎-水土保持導入生態保育計畫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水土保持局保育治理組 | 李正鈞 |
![]() |
![]() |
![]() |
山坡地保育治理面臨日益複雜的災害型態,於防災工程與生態保育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成為當前保育治理工程之重要課題。本局自96年「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特別整治計畫」中開始研擬試辦生態檢核表,為國內最早在集水區治理應用生態檢核的機關。後續本局不斷推動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之環境友善措施,於105年參加「國家永續發展獎」,以呈現治理工程納入生態考量後,棲地現況復原良好,保護動植物生存、活動與繁衍之空間,深獲委員肯定而獲得獎項。期望未來水保工程兼具防災與維護生物多樣性功能,達到永續生態環境的目標。 | |
422 | 2017/05/09 | 工程生態檢核機制分享 |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 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 | 蘇維翎 |
![]() |
![]() |
![]() |
工程生態檢核機制經驗分享 | |
423 | 2017/04/18 | 土釘工法之過去、現在與未來 | 創新科技與新興工法、材料 | 水土保持局技研小組 | 黃奉琦 |
![]() |
![]() |
![]() |
土釘加勁工法其藉由植入具抗張特性之加勁材料,並使其穿越可能破壞面的方式,以加勁現有地層並增加土壤整體之穩定性。除了應用於邊坡穩定、基礎開挖之外,此工法亦可用於橋台、路堤、隧道出入口及其周邊之護坡工程,且國外運用土釘為瀕臨破壞之老舊擋土牆或變形過大之加勁擋土牆進行二次補強,此次導讀將簡要說明土釘工法的演進與應用及未來可能發展的趨勢。 | |
424 | 2017/04/18 | 複合型災害與極端氣候下大地工程安全監測 | 創新科技與新興工法、材料 | 奇博科技 | 黃鐘鋒 |
![]() |
![]() |
![]() |
臺灣的地理和氣象條件,易受強烈和嚴重的地震和颱風影響。複合型災害往往誘發邊坡滑動、橋樑基礎沖刷、地表結構物損毀等災害。光纖光柵(optic fiber Bragg grating, FBG)體積小,耐久性高,光纖訊號可長距離傳輸而不受電磁波干擾,同時可以在同一光纖上做多點分佈式的監測,非常適合用於大地、結構之監測。奇博科技作為世界領先的光纖感測技術供應商,成功研發FBG節理式偏斜儀(FBG segmented deflectometer, FBG-SD),測傾儀(FBG in-place inclinometer probe, FBG-IPI)及水壓計(FBG piezometer)等FBG感測器,提供最可靠的防災監測系統,降低人類受災影響。 | |
425 | 2017/04/11 | 河川砂防技術基準-砂防等設施配置計畫 | 國外文獻導讀 | 水土保持局技研小組 | 陳國威 |
![]() |
![]() |
![]() |
![]() |
日本國土交通省為建立河川砂防完整技術體系,於平成9年(1997年)訂定河川砂防技術基準,該準則共分為調查篇、計畫篇、設計篇、維護管理篇,篇幅數達1000頁以上。 |
426 | 2017/03/28 | 「救將!防災科學營」參與分享 | 水土保持教育 | 水土保持局技研小組 | 李苡宣 |
![]() |
![]() |
![]() |
九二一大地震、莫拉克風災、澎湖空難、高雄氣爆、八仙塵爆、2016年台南大地震......,大型災害以難以想像的速度遽增,面對災害已經成為台灣社會的重要議題!慈濟基金會於2017年推出「Fun大視野 想向未來」計畫,其重點活動「救將!防救災科學營,包含專家領域學者的「名人開講」、凝聚創意解決方案的「點子松」與前進災區的「實境體驗」。本次主題分享實際參與活動,深入災前、災中與災後的科技與資訊應用! | |
427 | 2017/03/28 | 集水區野溪水理輸砂模式探討及應用 | 數值模擬與軟體應用 |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 | 陳右錚 |
![]() |
![]() |
![]() |
介紹水理輸砂模式在集水區及野溪治理中的應用,重點聚焦於 CCHE2D——一套二維水流與泥砂運動模擬軟體。說明 CCHE2D 模式的理論基礎與發展背景,並以臺灣實際案例,如宜蘭大溪溪的整治工程,說明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實際應用。內容涵蓋模型建立的流程、在災害潛勢分析與工程設計中的應用方式,並分享實際操作過程中常見的挑戰與可能的解決策略。 | |
428 | 2017/03/21 | 「河川砂防技術基準(砂防編)維持管理篇 日文譯本」讀書會分享 | 國外文獻導讀 | 水土保持局技研小組 | 莊志展 |
![]() |
![]() |
![]() |
![]() |
本次之導讀文獻為日本國土交通省 河川砂防技術基準(砂防篇)之維護管理編,希望能就日本現行河川砂防構造物之維護管理點檢標準、注意事項及健全度評估等,提出一些具體的內容來供局內制定相關準則之參考。 |
429 | 2017/03/21 | 地形計測學方法於土砂災害之判釋與應用 | 監測設備與災害預警 | 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 | 李璟芳 |
![]() |
![]() |
![]() |
探討地形計測學的方法及其在土砂災害判釋與應用上的重要性。傳統上多依賴地形圖與等高線進行地形分析,隨著高精度數值地形資料的普及,尤其是光達(LiDAR)技術的發展,使地形判釋進入更高解析的階段。詳細介紹多種地形計測指標及其視覺化加值立體圖,包括坡度圖、坡向圖、曲率圖與天空開闊度圖,並說明各自的優勢與限制。內容以美國 Oso 舊山崩事件與臺灣的土石流災害為案例,展示如何運用這些工具進行山崩與土石流的判釋及活動性評估。最後,將提出視覺化加值立體圖在地貌判釋上的初步建議,並強調其在災害潛勢評估中的應用價值。 | |
430 | 2017/03/14 | i-constuction與無人載具遙測技術於防災應用 | UAV應用 | 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 | 黃韋凱 |
![]() |
![]() |
![]() |
近年來無人載具設備發展與興起,使得具便利性之航拍影像,能快速後製產出高解析圖資成果,漸成新興工程、防災應用所需。i-construction的概念即是日本國際航業株式會社(Kokusai Kogyo Consultants, KKC)利用無人機測量手段,改善日本傳統土木工程規劃、設計以及驗收之革新技術,目的在提升工作效率與施工安全性,降低工程人力資源之投入,並增加可導入工程器具自動施工之可能性。無人載具關於防災之應用部分,本研究將針對無人載具產製之DSM(Digital surface model, DSM)點雲(point cloud)特性,依Varnes(1978)對於土砂災害類型之分類,針對岩坡(傾覆、楔型破壞、平面型滑動)、土壤邊坡(淺層岩屑滑動)以及岩體滑動進行穩定性評估。其中,裸岩區位以Coltop3D半自動弱面分析程式配合RocPlane、RocTopple以及Swedge分析其岩坡運動力學機制與岩塊穩定性;處風化土層區位之土壤邊坡則可依林冠孔隙聚集程度,搭配地表地質調查提出邊坡穩定性評估;岩體滑動區位,則可依多時期DSM模型針對地表特徵點位進行變動量分析,提出活動性分布範圍,可作為後續地中監測孔位配設以及整治策略之參考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