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交流
每週專題討論日程
| 項次 | 日期 | 題目 | 類別 | 單位 | 導讀者 | 直播連結 | 報告書 | 簡報檔 | 摘要 | |
|---|---|---|---|---|---|---|---|---|---|---|
| 231 | 2021/04/27 | 日本「紀伊山地大規模堰塞壩對策」導讀 | 國外文獻導讀 | 水土保持局技術研究發展小組 | 白佩鑫 |
|
|
|
|
大規模崩塌造成的堰塞壩可能在短時間內潰壩而引起嚴重的土石流災害,並在中長期抬升河床高度,導致下游洪氾與土砂的問題。2011年,12號颱風侵襲日本紀伊半島,雖然出現數個大規模堰塞壩,但在相關單位實施緊急對策之下,至今為止尚未造成人命傷亡。本書彙整紀伊山區堰塞湖的處置對策與案例紀錄,提供未來擬定堰塞壩對策之參考。 |
| 232 | 2021/04/27 | 以SMAP衛星遙測配合SAR雷達回波評估土壤含水量分布 | 遙測技術與GIS應用 | 成功大學衛星資訊研究中心 | 彭文飛 |
|
|
|
邊坡穩定性與土壤含水量有關,然而單點採樣量測的方式,不論是取樣的空間密度或是作業的時效性,勢必無法提供區域性崩塌預測所需資訊。本研究融合不同解析度之衛星觀測資料對土壤含水量進行預測,以作為日後由隨時更新的衛星資訊,預測高解析度地表含水量變化狀況,進而作為預測崩塌熱點之參數。 | |
| 233 | 2021/04/20 | 推動公私部門防救災資源協同水土保持及全民防災研究 | 防災科技與精進策略 | 逢甲大學營建及防災研究中心 | 陳柏蒼 |
|
|
|
|
水土保持局長年培植與經營的「土石流防災專員」可謂為我國第一代「臺灣防災士」,本研究擬借鏡日本「防災士」、「全民防災」推動之經驗,將公部門與私部門的防災操作進行連結,配合我國國情及防災體系發展進行適度調整後,透過舉辦論壇方式,做為我國未來在「韌性社區與全民防災」工作依循之基。 |
| 234 | 2021/04/15 | 功能化植生粒劑對邊坡植生復育之效益評估 | 創新科技與新興工法、材料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簡士濠 |
|
|
|
|
傳統自然植生復育通常需長時間且尚能發揮效益;而人工邊坡噴植雖能加速邊坡植生,但成本效益上仍為重要考量因子。本計畫主要為研製功能化植生粒劑,以促進種子發芽速率、減少邊坡施工成本,促進植生復育效益。本計畫複合生物炭及堆肥,置入草籽製為植生粒劑。模擬不同形狀之粒劑撒播於不同土壤種類邊坡、坡度、撒播高度及土表粗糙度的條件下進行撒播試驗。 |
| 235 | 2021/04/06 | 以創意實作融入防砂壩下游保護及貯砂功能評估之教學模組研發 | 水土保持教育 | 國立成功大學 | 賴悅仁 |
|
|
|
|
本計畫以創新實作教學模組引導2群6組學生,以「透過性防砂壩」及「防砂壩下游保護工」為主題,開發其3D建模技法及混凝土縮尺模型。學生透過課程中之實作活動,發揮創意、測試點子、修正模型,進而體會水、砂、水工結構物三者互動之過程。本計畫產出新型態之防砂壩及保護工,確實達到推廣創新水土保持教育之目的。 |
| 236 | 2021/04/06 | 應用深度學習研製智慧行動辨識不同災害類型影像之研究 | 數值模擬與軟體應用 | 國立中興大學 | 蔡鴻旭 |
|
|
|
本計畫以水土保持局建置歷史影像平台(image repository platform - IRP)中影像為例,共有三項成果: | |
| 237 | 2021/03/30 | 日本「有助於形成河川景觀之砌石構造物整備相關資料」導讀 | 國外文獻導讀 | 水土保持局技術研究發展小組 | 高百毅 |
|
|
|
|
國土交通省河川局編訂「有助於形成河川景觀之砌石構造物整備相關資料」,係為提供河川管理者思考瞭解砌石技術基本概念、如何妥善施作以形成更高品質砌石構造物所彙整之參考資料,期望形成更優美河川景觀,並容易維護砌石構造物。本次導讀內容包含砌石基本知識、砌石構造物施作及整備等事項。 |
| 238 | 2021/03/23 | 農塘滯洪和蓄水功能智慧操作之研究 | 監測設備與災害預警 | 逢甲大學 | 鍾侑達 |
|
|
|
|
近年來水土保持局對於坡地農塘給予嶄新的定位及定義,根據農塘所在區位及期滿水面積大小,將農塘區分為「一般農塘」及「滯洪農塘」,前者係以蓄水為目的,提供農業用水之所需,後者除了蓄水功能外,亦具有降低洪峰流量、遲滯洪峰到達時間或增加入滲等功能。 |
| 239 | 2021/03/19 | 高精度數值地形應用於整合型崩塌發生與流出數值模擬技術開發之研究 | 數值模擬與軟體應用 | 國立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 | 蔡元融 |
|
|
|
|
大規模崩塌因範圍大、深度深,在調查時往往缺乏大規模崩塌潛勢區之細部資料,如規模、地質構造等,在分析上僅能利用潛勢區範圍進行分析,而此範圍通常偏大,因此各類分析成果多有高估之現象,為目前相關計畫推動之瓶頸。 |
| 240 | 2021/03/16 | 集水區農塘應用管路串並聯操作之研究 | 創新科技與新興工法、材料 | 中華農業暨水利事業發展協會 | 簡傳彬 |
|
|
|
|
農塘以提供灌溉等農業用水為主要目的,且農塘多為單獨進行操作。故農塘在受限於仍需供應農業用水的條件下,相較於滯洪池而言,其滯洪效率較低。為提高農塘的滯洪功能,本研究以苗栗地區三聯埤等農塘為例,透過管路串並聯等技術應用於農塘蓄水之操作,以提高集水區農塘蓄水的功能以利於滯洪防災等水土保持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