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交流
每週專題討論日程
項次 | 日期 | 題目 | 類別 | 單位 | 導讀者 | 直播連結 | 報告書 | 簡報檔 | 摘要 | |
---|---|---|---|---|---|---|---|---|---|---|
291 | 2019/11/05 | 「河川砂防技術基準調査編-地滑調查」導讀 | 國外文獻導讀 | 水土保持局技研小組 | 詹婉妤 |
![]() |
![]() |
![]() |
![]() |
日本國土交通省所訂定之「河川砂防技術基準調查編」是以提供河川、砂防、地滑、陡坡、雪崩及海岸規畫、設計與維護管理等實施為目的,參酌現行技術水準而制定可作為基準的調查方法。 |
292 | 2019/10/29 | 因應氣候變遷下野溪多樣化環境設計指標開發 |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 家鼎技術顧問有限公司 | 蔡明波 |
![]() |
![]() |
![]() |
![]() |
氣候變遷使溪流生態系統處於顯著壓力,而發生極端氣候事件機率提高,將會提高複合災害的風險。在符合全球溪流復育之技術發展方向及國內設計規範下,彙整國外溪流復育之案例,建立具有多樣化環境設計內涵之野溪設計指標模式,作為適合臺灣野溪設計工作者執行上之參考。 |
293 | 2019/10/15 | 全災型智慧化指揮監控中心(EDP)規劃與進展 | 防災科技與精進策略 | 興創知能股份有限公司 | 沈哲緯 |
![]() |
![]() |
![]() |
新北市廣大,災害發生不確定性高,為應變各項複合型災害以及管理通報災情,災害情資需求亟為迫切,然而防救災應變期間,需統籌指揮眾多局處,並同時彙整超過20個機關及30個系統的情資,導致在過程中花費大量時間彙整及解讀資料,而造成「難管理」、「難彙整」、「難決策」三大困難。為解決此問題,全災型智慧化指揮監控中心(EDP, Emergency Data Platform)於民國107年完成建置,並持續逐步完備全災指揮功能,主要內涵包括兩大架構,智慧防災資料庫系統(EDP-ED, Emergency Database)及災情即時及預警監控系統(EDP-DWS, Disaster Warning System) 。EDP-ED為資料端系統,係彙整與收集各防救災相關情資、災情、資源與環境監測資料,並提供資料流通服務API給EDP-DWS,另可提供其它產官學單位,激盪出更多防救災創新服務應用介面。EDP-DWS為應用端系統,為資訊整合應用面板,透過資料視覺化技術、網路地圖與應用加值設計,將呈現災情動態斑點圖、降雨預報、淹水預報與其它防救災情資(如即時災情、水位站等)。使防救災人員能快速地彙整災情與情資,並透視覺化技術呈現防救災資料,如災情動態斑點圖,讓指揮官可以即時了解災害受損狀況。災害示警燈號與機具狀態,可提供指揮官即時調度救災資源,有效分配救災能量。情境模擬功能如淹水災情熱度圖,甚至可輔佐災害預判,讓指揮官可依據模擬情境預先佈署。 | |
294 | 2019/10/15 | 日本農塘之防減災管理策略 | 國外文獻導讀 | 水保局技研小組 | 林家興 |
![]() |
![]() |
![]() |
日本平成30年7月豪雨事件,造成以西日本為中心的縣市,發生廣域性土砂災害事件,此次事件不少農塘潰決並衍生災害傷亡現象,日本中央政府對「防災重點農塘」在整備、管理、廢止等方針進行重新檢討,本報告擬就此方面進行相關文獻蒐集,並討論其所面臨問題及各項分類策略上的應對方法,重點摘錄相關配套法規制度,以提供未來在推動後續計畫時參考。 | |
295 | 2019/09/24 | 環境友善作為與民眾參與機制經驗分享 |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 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 | 田志仁 |
![]() |
![]() |
![]() |
民眾參與是現行生態檢核與環境友善等相關機制的重要核心。藉由民眾參與導入建立官民有效的溝通平台,避免不必要的對立和內耗。更積極的結合機關、業者和民眾多元專業和立場,互補盲點,共同合作思考更周延的災害治理策略。今日將彙整水保局與其他機關民眾參與實務案例,分享其中的經驗、困難、成效和關鍵。 | |
296 | 2019/09/03 | UAV應用現況與文獻回顧 | UAV應用 | 水土保持局技術研究發展小組 | 林宥伯 |
![]() |
![]() |
![]() |
科技日益精進,無人機已普遍應用於高空及危險作業區、緊急搜救、航空及水下測繪等不同領域。而未來因應智慧國土、無人機管理法制化、以及本局業務精進等面相下,藉由現行無人機的應用案例、系統與文獻的回顧探討無人機未來於水土保持應用領域發展的可能情境。 | |
297 | 2019/09/03 | 推動中苗產業共同品牌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水土保持局台中分局 | 李典耕 |
![]() |
![]() |
![]() |
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為農村產業建立「山守現」證明標章,以「守護農村、守護環境、守護希望」為理念,群聚中苗地區農村社區產業,展現食在地享當季與純樸態度農作的精神,且與永信檢驗實驗室合作協助食安驗證,並授權給臺灣山守現農村再生發展協進會協助經營產品銷售,落實自主經營。該標章亦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取得證明標章註冊證,目前項下有159項審查通過產品及4處農村社區直賣所,期以透過「山守現」標章形象,讓民眾識別農村優質農特產品,提供消費者新選擇,並帶動農村產業發展。 | |
298 | 2019/08/27 | 地震引致崩塌之易損性曲線建立及其應用 | 數值模擬與軟體應用 | 逢甲大學營建及防災研究中心 | 謝孟勳 |
![]() |
![]() |
![]() |
坡地易損性模式是針對山坡地在地震、降雨等致災因子下發生崩塌災害之機率模式,模式中可考慮地質、坡度、坡向、順向坡、高程、距斷層遠近…等各類潛因,本研究以地震誘發崩塌為例,介紹發展坡地易損性曲線的理論和方法,以及利用坡地易損性曲線在地震誘發災害評估的應用案例。 | |
299 | 2019/08/20 | 融入地方知識的自然災害風險溝通 ─ 以臺灣地名為例 | 環境與人文友善策略 | 臺灣師範大學 | 沈淑敏 |
![]() |
![]() |
「地名」常蘊含當地民眾對於在地環境的識覺,本計畫以與地形、自然災害有關的「地名」為素材切入,並藉由繪製以社區或部落為本的環境地圖,了解以此進行災害溝通的可行性。藉由三個研究樣區的實作,獲知三個要點:1.應謹慎的確認地名緣起與意涵,2.需有熱心且熟悉地方環境的人士協助,紀錄口述訊息,2.應以民眾最關切的面向切入,再融入所欲傳遞的自然災害訊息。 | ||
300 | 2019/08/20 | 臺灣中部地區土地利用型態調查及6縣市之山坡地範圍通盤檢討計畫 | 優良工程與獲獎案例 | 水保局監測管理組 | 黃立誠 |
![]() |
![]() |
![]() |
台灣目前山坡地範圍於98年公告,迄今多年未檢討,因眾多原因,導致山坡地範圍資料不確定性,實有必要就坡度、高程等條件,重新檢討數化雲林縣等6縣市之山坡地範圍通盤檢討及金門縣山坡地劃定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