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中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logo

內文查詢 網站導覽

文字大小

縮小 放大 English 中文
:::

電子報

前瞻策略與管理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AI如何重塑政府日常:ChatGPT在農村水保署的實務應用
期數 / 第140期
發布日期 / 2025.05.08
主筆 / 許炘志
責任編輯 / 周湧裕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日益進步,政府單位的日常工作也開始因AI而轉型。在繁瑣的行政工作中,ChatGPT等生成式AI扮演著智慧助手的角色,協助公部門人員更高效地完成任務。本系列電子報將以「實際案例」為出發點,分享生成式AI在公部門日常業務中的應用方式,從基礎操作到進階整合,一步步陪伴同仁與各界夥伴,探索AI在行政效率、知識管理與對外服務上的可能性,無論你是剛開始接觸AI,或正在尋找應用的靈感,都歡迎加入這場數位轉型的實驗旅程。

本期電子報介紹六個ChatGPT實務應用案例,範圍涵蓋從意見調查分析到問卷設計、從文章摘要到講者簡歷撰寫,甚至製作QR Code等。透過這些案例,我們將看到AI如何重塑政府日常工作流程、提高效率並降低人工作業負擔。

圖1:農村水保署AI實務應用
圖1:農村水保署AI實務應用
語意分析:提升問卷意見分析效率

在公部門辦理活動或政策執行後,常會發放問卷或收集民眾意見。然而開放式問答的文字資料往往需要人工逐字檢視,不僅耗費大量時間,判讀情緒還容易受主觀影響。針對這個痛點,ChatGPT可以大顯身手。實務上,我們可以將回收的問卷意見或網路評論整理後輸入ChatGPT,請它自動進行語意分析與分類,快速判定哪些回應屬於正面肯定、哪些是中性陳述、哪些帶有負面情緒,並產出分類依據說明。

例如將「農村水保署」的Google地圖評論交由ChatGPT分析。ChatGPT自動將十多則評論分為正面、中性、負面三類,並以表格方式摘要重點。舉例來說,像「環境優美」、「服務親切」的留言會被歸類為正面,ChatGPT 會在表格中附註此評語使用了正向字詞,展現出對單位的好印象;反之,留言若提及不滿(例如對無法使用設施表示失望),則歸為負面,並附上判斷原因。經由這種方式,繁雜的文字意見能在幾秒內轉化為有條理的分析報告,協助單位迅速掌握民意趨向,針對問題研擬改善對策。

圖2:Google Map評論上收集到的民眾留言,在分類前呈現正、負、中性訊息交雜的原貌,凸顯人工檢視不僅耗時,也容易受評閱者主觀影響。
圖2:Google Map評論上收集到的民眾留言,在分類前呈現正、負、中性訊息交雜的原貌,凸顯人工檢視不僅耗時,也容易受評閱者主觀影響。
圖3:透過ChatGPT對民眾留言進行情感傾向分類,自動將留言歸類為正面、中性或負面的結果表格,並給出分類依據。
圖3:透過ChatGPT對民眾留言進行情感傾向分類,自動將留言歸類為正面、中性或負面的結果表格,並給出分類依據。
文案擴寫:將片段資訊拓展為完整公文

公部門經常需要撰寫各式公文函稿,但有時我們拿到的素材僅是片段資訊或重點摘記,對於公文不熟悉的新進同仁或是承辦廠商,要直接寫成完整公文並不容易。這時候,ChatGPT可以充當文字幕僚的角色。實務情境例如:某次採購案件中,廠商提交的標價清單與建議書內容對不上,單位要求廠商說明並更正,但廠商回覆的文字過於簡略,無法直接轉成正式公文。承辦人員必須協助補充說明細節並注意法規遵循性,引用法規依據,這對公文寫作能力是個考驗。

圖4: 面對支離破碎的資訊,對於不熟悉公文的新進同仁或是委外廠商,難以快速查找法規對應並書寫成公文格式內容。
圖4: 面對支離破碎的資訊,對於不熟悉公文的新進同仁或是委外廠商,難以快速查找法規對應並書寫成公文格式內容。

導入ChatGPT之後,公文撰寫流程變得輕鬆許多。首先我們將蒐集到的資訊要點(例如:「系統擴充與維護費用金額寫反,但總價不變」、「依《政府採購法施行細則》,文件不一致可要求廠商說明」等)透過對話方式逐一提供給ChatGPT。接著請它根據這些要點擴寫成一份正式的公文函。ChatGPT會產出初稿,包括事件背景、廠商錯誤內容說明,以及依據法規所做的處理方式等完整段落。不出幾分鐘,我們就拿到了一份架構完整的函稿,大幅減輕了承辦人反覆修稿的負擔。需要注意的是,AI引用的法規或數據仍需人工覆核,確保公文內容無誤。在確認內容正確後,這封經ChatGPT潤色擴充的公文即可發出。

圖5:以對話方式逐條輸入關鍵要點,ChatGPT透過語境理解組織出完整公文框架,生成的函稿格式及內容貼合政府公文慣例,大幅減少人工潤筆時間。
圖5:以對話方式逐條輸入關鍵要點,ChatGPT透過語境理解組織出完整公文框架,生成的函稿格式及內容貼合政府公文慣例,大幅減少人工潤筆時間。
教育訓練問卷設計與測驗:快速生成問卷題目

在辦理教育訓練時,課後的滿意度問卷與測驗設計常是單位的一大挑戰。開課單位需根據課程內容快速產出題目,同時確保題目品質一致;而學員若因公務中途離席,或課程難度較高理解有限,也可能在答題時感到困難。針對這些情境,ChatGPT提供了創新解法。

對開課單位而言,只需將課程簡報或講義的重點提供給ChatGPT,便能讓它自動生成各式測驗題目(選擇題、填空題、申論題皆可)。例如,請ChatGPT根據「資安訓練教材」產生10題選擇題,結果幾秒內就獲得了涵蓋重要概念的題庫,包括「何謂零時差攻擊?」「降低行動裝置資安風險的方法?」等一系列題目。這些題目不僅選項多元,ChatGPT還能標示正確答案或提供解答依據,方便講師核對。滿意度問卷方面,ChatGPT也能據課程內容自動生成問題,涵蓋講師表現、教材內容、學習收穫等面向,確保問卷全面且中肯。

圖6:ChatGPT自動產生了資訊安全課程的測驗題庫示例,每題附有選項,並標示出正確答案,方便講師檢視與學員自我評估。
圖6:ChatGPT自動產生了資訊安全課程的測驗題庫示例,每題附有選項,並標示出正確答案,方便講師檢視與學員自我評估。

對於學員,ChatGPT則彷彿是一位隨身家教。針對沒吸收到的課程重點,學員可以將課程主題提問給ChatGPT,獲得淺顯易懂的解釋與背景知識。以「全民國防教育訓練-火線埋伏」為例,有學員在課後請教ChatGPT難解題目,AI不僅解釋專有名詞,還提供作答邏輯與案例說明,幫助學員更有信心完成測驗。這樣的應用不僅讓講師省去了繁瑣的命題時間,也為學員建立一條有效的課後複習路徑,進一步提升整體訓練成效。

圖7:學員針對「火線埋伏」課程難題與ChatGPT互動,獲得背景知識與解題思路,顯示AI在學習輔助上的即時價值。
圖7:學員針對「火線埋伏」課程難題與ChatGPT互動,獲得背景知識與解題思路,顯示AI在學習輔助上的即時價值。
文章摘要:讓分享連結更精準傳達重點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常常在社群上看到有趣的新聞或報導,迫不及待想分享給同事朋友。然而僅僅貼上一個網址往往無法引起對方興趣,接收者可能不知道你分享的重點為何,如同看到一串莫名其妙的連結,心生疑惑。針對這種情形,ChatGPT 可以協助我們為文章加上精準的摘要,讓分享不再只是一個生硬的連結,而是附帶著重點說明,吸引對方點閱。

圖8:僅貼長網址而無文字說明,讀者無從得知內容價值,說明摘要功能在資訊過載時尤顯必要。
圖8:僅貼長網址而無文字說明,讀者無從得知內容價值,說明摘要功能在資訊過載時尤顯必要。

實務上,你只需要將文章的內容或網址提供給ChatGPT,並請它產出幾句話的重點摘要。短短數秒,ChatGPT就能讀懂文章大意並提煉出關鍵資訊。例如,如果我們讀到一篇防災新技術的專題報導,ChatGPT可以摘要出「技術名稱解決了什麼問題、帶來哪些效益」等重點,讓我們在分享時附上這段說明。一來接收者能迅速了解這篇文章的大概內容,二來也提升了專業度,顯示出我們已先消化資訊再推薦給對方。有了這項 AI協助,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分享連結時詞不達意,讓資訊更有效地傳遞給需要的人。

圖9:ChatGPT依指定字數與語氣產出的文章摘要示例,文字精煉而資訊完整,可直接複製貼入社群或電子郵件提高分享效率。
圖9:ChatGPT依指定字數與語氣產出的文章摘要示例,文字精煉而資訊完整,可直接複製貼入社群或電子郵件提高分享效率。
講者簡歷撰寫:迅速打造專業講者介紹

在舉辦研討會或教育訓練時,常需要邀請外部講者蒞臨。然而許多講者(尤其政府機關同仁)並沒有個人簡歷或介紹資料,需要我們自行撰寫介紹詞。這時,ChatGPT就能發揮極大效用,快速將零散的講者資訊整理成一篇流暢的介紹稿,同時避免疏漏重點。實務情境中,我們通常先透過網路搜尋引擎查找講者的公開經歷,例如曾任職的機關、參與過的重要計畫、得過的獎項等。蒐集完成並核對無誤後,將這些要點交給ChatGPT,請它撰寫講者簡歷。AI 不僅能生成條理清晰、語氣得體的介紹詞,還能有效避免重點遺漏,讓主持人在開場介紹時更顯專業自信

圖10:在缺乏講者簡歷的情況下,透過搜尋講者公開資訊,並交由ChatGPT撰寫完整介紹,可有效減少承辦人撰寫壓力與作業時間。
圖10:在缺乏講者簡歷的情況下,透過搜尋講者公開資訊,並交由ChatGPT撰寫完整介紹,可有效減少承辦人撰寫壓力與作業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不建議直接問ChatGPT「某某的經歷是什麼」而不提供資料,因為純靠AI自行上網找可能混入他人資訊或舊資料。ChatGPT若從一篇提到多位講者的新聞稿抓資料,可能會搞不清誰是誰,最後產生錯誤百出的簡歷。正確做法是:人工先確認講者資料,然後再讓AI發揮行文與潤色的專長。

圖11: 網路上搜尋到的新聞稿同時提及多位講者時,若直接交給AI擷取資料,容易造成張冠李戴,凸顯先行人工篩選的重要性。
圖11: 網路上搜尋到的新聞稿同時提及多位講者時,若直接交給AI擷取資料,容易造成張冠李戴,凸顯先行人工篩選的重要性。

我們以先前邀請數位發展部數位政府司楊耿瑜副司長蒞臨授課為例,先整理出他在資訊及數位服務領域服務多年的經歷、曾參與的專案及專長領域,交由ChatGPT撰寫。不到一分鐘,ChatGPT產出了一篇條理清晰的講者介紹,開頭點出講者在相關領域的年資與專業背景,中段羅列其重要經歷和貢獻,結尾則突出他此次演講主題的權威性。這篇介紹詞語句專業又不失親切,大幅提升了活動宣傳稿的品質。事後審閱只需確認細節正確即可,大大節省了承辦人員反覆修稿的時間與壓力。

圖12:運用 Google搜尋技巧蒐集講者資料,包括使用雙引號鎖定人名、加入機關名稱、搭配關鍵字與限制網站範圍等方法,提升搜尋準確度與效率。「人工搜尋+AI生成」的協作流程,有效降低誤用資料風險,同時節省撰寫時間。
圖12:運用 Google搜尋技巧蒐集講者資料,包括使用雙引號鎖定人名、加入機關名稱、搭配關鍵字與限制網站範圍等方法,提升搜尋準確度與效率。「人工搜尋+AI生成」的協作流程,有效降低誤用資料風險,同時節省撰寫時間。
QR Code 製作:ChatGPT 助力資訊快速傳遞

QR Code是現代常用的資訊傳遞工具,但製作大量不同內容的QR Code可能很花時間。ChatGPT則提供了一種意想不到但實用的批次處理方法!以下是公部門常見的幾種情境,以及ChatGPT如何協助:
電子名片:同仁外出開會拜訪忘帶名片?沒關係,只要將聯絡資訊提供給ChatGPT,請它產出符合vCard格式的文字並轉成QR Code圖檔。例如輸入姓名、單位、職稱、電話、Email等資訊,ChatGPT 隨即產生一張包含完整電子聯絡卡的QR Code。同仁將這張 QR Code 貼在識別證背面,對方掃碼就能得到聯絡人資訊,再也不怕名片不夠發。

圖13:將聯絡資訊轉為vCard並嵌入QR Code,使用者掃描即可一鍵儲存聯絡人,解決紙本名片攜帶與更新的困擾。
圖13:將聯絡資訊轉為vCard並嵌入QR Code,使用者掃描即可一鍵儲存聯絡人,解決紙本名片攜帶與更新的困擾。

會議簡報/刊物連結:碰到冗長的網址(例如學術論文連結)無法直接在簡報中呈現時,可請ChatGPT幫忙把網址生成QR Code,甚至在下方加上標註文字。舉例而言,我們提供了一個超長的線上文章URL,並附上一個「檔名字型」請ChatGPT將文章標題嵌入QR Code下方,方便觀眾掃描下載文章。以往要做到這點,可能得借助第三方QR Code產生器並手動美編,有了ChatGPT後一氣呵成。當然,若網址過長也可以考慮先縮短網址,以避免QR Code圖案過於複雜。

圖14:長網址搭配標題文字生成的QR Code,可於紙本或投影片中供快速存取。
圖14:長網址搭配標題文字生成的QR Code,可於紙本或投影片中供快速存取。

批次生成:當需要一次產出大量QR Code(例如年報附錄有多條延伸閱讀連結,或研討會需要為每篇論文和每位與會者生成專屬QR Code)時,ChatGPT的威力更凸顯。我們測試將一份多筆的系統名稱及對應網址的Excel清單提供給ChatGPT,並給出明確指示,例如「為每個網址生成一張 400x400的QR Code PNG、以系統名稱為檔名、全部壓縮成一個ZIP供下載」。雖然聽起來像是在對人講,但 ChatGPT 接收到這些指令後,透過工具自動批次產製了所有QR Code,大幅節省人工作業時間。

圖15:ChatGPT依Excel清單自動生成多張400×400像素的QR Code,並打包壓縮,示範AI在處理重複性任務上的時間紅利。
圖15:ChatGPT依Excel清單自動生成多張400×400像素的QR Code,並打包壓縮,示範AI在處理重複性任務上的時間紅利。
總結

從以上六個應用場景可以看到,ChatGPT這樣的生成式AI已逐漸成為公部門人員的得力幫手:它可以是輔助分析民意的助手、是撰寫文字的智囊、是命題的學者、是資訊摘要的整理員、是介紹講者的文案幫手、也是批量產出QR Code的工具人。善用這些AI工具,不僅讓平日繁雜的行政工作更為順暢,也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專注在決策研擬、政策創新等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當然,我們也提醒,在享受AI帶來的便利時,仍需保持專業謹慎,輸出內容中的事實、數據或引文需要人工把關,避免錯用資訊;對於機密或敏感資料的處理也要遵守相關規範,不可全權交由AI。只要妥善管理,擁抱AI,就能替我們解放大量時間與腦力,讓公部門的日常運作更加高效、透明。未來,期待有更多創新的AI應用在政府單位萌芽,推動數位政府邁向新的里程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