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中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logo

內文查詢 網站導覽

文字大小

縮小 放大 English 中文
:::

電子報

工程技術發展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航班抵達-海外水保旅行!日本水保旅遊深度探訪實錄(一)
期數 / 第129期
發布日期 / 2024.12.19
主筆 / 李哲宇
責任編輯 / 陳國威、黃奉琦

電子報第92期 電子報第95期,介紹以「水土保持」為主題的旅遊體驗,針對日本與台灣兩個國家為重點進行介紹,讓大家了解更多關於水土保持在兩國豐富的歷史、景點與文化主題。
看過此兩篇文章的讀者,是否勾起您的興趣,因此心動想要前往?本次電子報將再次把焦點拉回至日本,分享作者近年親自前往日本各地,參訪各處水保旅遊景點以及近年電子報介紹之工程技術景點的實際經驗,提供大家未來走出國門到日本戶外發掘探索時,能夠發現水保的有趣,擁有相關初步指引!

圖1、日本北阿爾卑斯山-立山山脈群 (資料來源: 筆者拍攝)
圖1、日本北阿爾卑斯山-立山山脈群 (資料來源: 筆者拍攝)

本電子報主題將分成「博物館主題」、「展覽EXPO主題」、「技研科技主題」、「坡地工作用品賣場主題」等四個面向進行介紹,本篇電子報將先從「博物館主題」進行分享。

博物館主題
1.立山砂防系列旅遊

A.地址:
a.富山縣立山破火山口防砂博物館、砂防工事專用軌道
日本〒930-1405 Toyama, Nakaniikawa District, Tateyama, Ashikuraji, 字ブナ坂68
b.本宮砂防堰堤、堰堤地蔵尊
日本〒250 Omi, Toyama, 930-1456

B.介紹:
電子報第95期介紹過日本重要防砂設施-「立山砂防工事專用軌道」與「白岩砂防堰堤」,其位於日本全國近代防砂工作最重要的「常願寺川」,即是本系列的介紹重點。從日本富山市富山電鐵-富山站搭乘立山線,沿著常願寺川行駛,沿路可欣賞周邊河景,並逐步爬升到密布森林的山岳地區。(圖2)

圖2、富山電鐵立山線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圖2、富山電鐵立山線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於有峰口站下車後步行數分鐘,即可抵達日本儲砂量第一大防砂壩-「本宮砂防堰堤」,其壩體高度22公尺(約7層樓高)、防砂量體達500萬立方公尺,調節上游數億的土砂量體,擔任常願寺川中游守護第一重要防線。從景觀橋往上游可看到溪水大面積流動的磅礡氣勢,如同百萬雄軍奔騰而下,絕對會被眼前景色所震撼! (圖3)沿著展望台旁邊道路繼續往上坡走,朝側邊參拜道登上「鏡山」,可抵達「堰堤不動尊祠 」,堰堤不動尊為日本甚至世界少見的水保系神明,為了守護富山地區的安全與本宮砂防堰堤的安定而在此鎮守,可在此處一睹其尊顏,並可於高處俯瞰整個本宮砂防堰堤上游的浩瀚儲砂平原。(圖4)

圖3、本宮砂防堰堤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圖3、本宮砂防堰堤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影1、本宮砂防堰堤空拍影像 (資料來源:松鳩建設)
圖4、堰堤不動尊、本宮砂防堰堤俯視景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google map)
圖4、堰堤不動尊、本宮砂防堰堤俯視景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google map)

繼續往前可於本宮站搭車至立山線終點站-立山站,從車站離開約步行5分鐘,即可抵達「富山縣立山破火山口防砂博物館」與「立山砂防工事專用軌道」。或許立山較人熟知是知名景點-黑部立山與日本北阿爾卑斯山的起點,但其實也是日本近代防砂技術的起源。博物館介紹常願寺川從日本安政5年(1858年)發生大地震,於立山群峰之一的鳶峰產生4億立方公尺的崩塌土砂,同年造成2次土石流,影響下游出流口的富山市受到大面積土砂淤埋(約25公里共13,000公頃,等於台灣屏東縣高屏溪三地門段至佛光山段距離)開始,長達166年的防砂工程史跡。(圖5、圖6)

圖5、富山縣立山破火山口防砂博物館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圖5、富山縣立山破火山口防砂博物館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圖6、立山群峰-鳶峰、 4億立方公尺的鳶峰崩塌造成2次土石流堆積約1,3000公頃土砂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圖6、立山群峰-鳶峰、 4億立方公尺的鳶峰崩塌造成2次土石流堆積約1,3000公頃土砂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館內介紹第一個重點,為1926年由日本近代砂防之父-赤木正雄 擔任立山砂防事務所初代所長,接手常願寺川直轄砂防事業(等同中央等級)開始,任內完成三項重大防砂設施。其一為上游抑制源頭2億立方公尺之殘餘崩塌土砂生產的「泥谷砂防堰堤群」、其二為中上游位置之立山火山口狹窄隘口處進行攔阻大量土砂,目前為日本第一高防砂壩(主壩63m[約21層樓]、整體構造物含副壩高度108m[約36層樓])的「白岩砂防堰堤」,其三為調節上下游土砂運移平衡,目前為日本儲砂量第一大防砂壩(防砂量體約500萬立方公尺)的「本宮砂防堰堤」,以上三座防砂構造物從最早1933年完工迄今已鎮守91年,仍然正常發揮功用。即將邁入百年之際已被日本指定為「重要文化財」,並列入世界防砂設施少有的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候選名單 (圖7)。

圖7、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候選名單-立山砂防設施群 (資料來源: とやまの文化遺産魅力発信事業実行委員会)
圖7、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候選名單-立山砂防設施群 (資料來源: とやまの文化遺産魅力発信事業実行委員会)

館內介紹第二個重點為赤木正雄年輕時受到台灣糖業之父-時任東京第一高等學校的新渡戶稻造校長鼓勵,以治水為人生志向,後續自費前往奧地利維也納學習砂防工學,回國後延續明治維新時期促進日本防砂技術現代化的Anthonie Rouwenhorst MulderJohannis de Rijke兩位荷蘭籍駐日土木技師之防砂規劃,完成常願寺川各項重要的工作,以及將日本防砂技術推向世界第一的史蹟。
其中日本第一高防砂壩-「白岩砂防堰堤」考慮溪流往下游方向的右岸為堅硬穩定的岩壁,左岸為軟弱易崩的土層,且位於立山火山口狹窄隘口處,其為整個流域土石流發生時最關鍵的攔阻位置,因此以當初最先進的「鐵塔吊裝工法」(最大作業半徑36.5公尺),可在溪流寬度130公尺的溪谷進行大跨度吊掛作業。並且完成右岸深入岩盤穩固的重力式防砂壩、左岸為填方壩加上特殊結構的大面積鋼筋混凝土方格榫(約等同台灣現今常用之格床式(或稱丁順條)擋土牆),以及完成左岸軟弱土層之坡面植生。以上的設計工法,成為近代世界進行防砂壩建設時常用的施工方法。相關先進技術亦在1951年的比利時國際水文學會,讓曾撰寫世界水保名著「土地利用七千年」的世界水土保持之父、美國水土保持專家-Walter C. Lowdermilk 因此案的世界先進防砂技術,希望國際可使用「sabo(砂防)」為世界對於水土保持的代名詞之一,目前該名詞也已成為世界對於水土保持工作的流行詞彙。(圖8)

圖8、日本第一高防砂壩-「白岩砂防堰堤」與國際水保語言「sabo(砂防)」 (資料來源: 筆者拍攝、国土交通省北陸地方整備局)
圖8、日本第一高防砂壩-「白岩砂防堰堤」與國際水保語言「sabo(砂防)」 (資料來源: 筆者拍攝、国土交通省北陸地方整備局)

館內介紹的第三個重點為博物館內及戶外區的「立山砂防工事專用軌道」,從立山砂防開始近兩百年來,要前往立山各處位置進行防砂工作並不容易,曾經使用過人力、獸力、軌道纜車、索道、火車與汽車等6種在各時代先進的運輸工具,由此見證人類如何克服山區艱困運輸的歷史。其中火車為所有工具中,可在崎嶇山區中將大量的鋼筋水泥、施工機具高效率地運輸,為前人經年累月、不斷嘗試的戮力使命下,完成軌道架設與需經年維護的技術集大成。其中特色為整體路線短短18公里陡升高差640公尺的地形,擁有高達38段之字形軌道(台灣阿里山鐵路為4段之字形軌道),以及短短200公尺擁有連續18段之字形軌道(世界第一多),行駛4種車型(機關車、人員運輸車、資材搬運車、其他車型)、最重5噸的數百台火車,可見人們面對此等險惡的山徑耗費多大的心力。(圖9)

圖9、立山砂防軌道特色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圖9、立山砂防軌道特色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在博物館現場,可近距離看到與博物館融為一體的火車機庫,以及觀賞火車從之字形軌道至機庫的日常工作行駛實況,並近距離於展示區觸摸實車並了解其機械構造,視覺與感官均可獲得極大的樂趣體驗,十分推薦可到現場參觀。(圖10、影2)

圖10、立山砂防軌道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圖10、立山砂防軌道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影2、立山砂防軌道運作影片

相關介紹與歷史文物在富山縣立山破火山口防砂博物館有更多展示,如同水保人在工作時的稀有百科全書,十分推薦大家可以前往探訪挖寶。

2.砂防會館別館(砂防圖書館、鋼製砂防写真情報館)

B.介紹:
電子報第92期曾經介紹到日本重要防砂技術中心-位於東京都的「砂防會館」。其中日本近代砂防之父-赤木正雄完成多處艱困的防砂工作後,決定成立「全国治水砂防協会」,並提出「單純依靠協會會員費維持資金來源,對於協會的獨立性和自存性來說十分危險,因此必須成立自己的會館舉辦各項防砂技術的探討」,因而誕生屬於日本自身防砂技術匯集的技術中心,至1957年大樓完工後已成立67年(圖11)。目前有日本防砂相關重要組織-砂防フロンティア整備推進機構砂防学会砂防・地すべり技術センター斜面防災対策技術協会国際砂防協会等均於此進駐。

圖11、砂防會館、赤木正雄立像、日本全國各地岩石造景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圖11、砂防會館、赤木正雄立像、日本全國各地岩石造景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電子報第92期分享到,目前可參觀區域為砂防會館別館的「砂防圖書館」與「鋼製砂防写真情報館」,匯集至少130年的防砂技術文件與60年的鋼構防砂壩技術( 電子報第102期),詳細介紹可參考電子報第92期。(圖12)

圖12、電子報第92期內容-砂防圖書館、鋼製砂防写真情報館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圖12、電子報第92期內容-砂防圖書館、鋼製砂防写真情報館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3.建設技術展示館

B.介紹:
在日本針對全國建設工作的政府主管機關為「國土交通省」,分別在日本的關西與關東建立技術中心,其中位於關西大阪的「 国土交通省近畿地方整備局近畿技術事務所-近畿インフラDX推進センター(近畿基礎設施DX推進中心)」匯集日本各項先進的建設技術、防災技術、建設DX(建設數位轉型)與ICT建設技術等豐富資料,例如鼓勵民眾自主研發新技術,並促進實際在公共工程使用的「 新技術資訊提供系統NETIS 」、各項ICT技術實務操作訓練的基地,以及提供社會各界或國外人才練習的新技術中心,屬於需申請才可體驗的場館;位於關東千葉的「 国土交通省関東地方整備局関東技術事務所 」亦辦理相關業務,但與眾不同的是另有公開提供一般人自由參觀的建設技術展示館,大量展示國土交交通省、NETIS名單、ICT等相關全國新建設技術之軟硬體設施介紹,本篇以建設技術展示館實際參觀經驗為介紹重點。(圖13、圖14)

圖13、近畿基礎設施DX推進中心、建設技術展示館 (資料來源:國土交通省)
圖13、近畿基礎設施DX推進中心、建設技術展示館 (資料來源:國土交通省)
圖14、建設技術展示館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圖14、建設技術展示館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建設技術展示館分為戶外區與室內區,其中戶外區主要展示日本歷史各項重要機械,例如零距離提供人觀賞觸摸的日本第一台無人操控建設機械- 無人水陸兩用推土機D155W (詳電子報第50期),以及各種道路、人行道、橋梁、高速公路等工法成果展示,最推薦參觀的區域為國土交通省TEC-FORCE(緊急災害対策派遣隊)支援全國災害使用的重機械機庫,機庫內停放例如現場災害指揮室的對策本部車、夜間災害應對的緊急照明車、颱風豪雨淹水處理的排水幫浦車,以及險惡災害對應的遠端無人操控式挖掘機,緊急狀況時出動執行任務,平時則停放於此處提供參觀。以上展區均讓人自由觀賞與觸摸,現場各項硬體設施與數量均讓人嘆為觀止,堪稱建設工作的寶庫等級。

圖15、無人水陸兩用推土機D155W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圖15、無人水陸兩用推土機D155W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影3、無人水陸兩用推土機D155W實際運作影片 (資料來源:青木あすなろ建設)
圖16、各種道路、人行道、橋梁、高速公路等工法成果展示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建設技術展示館)
圖16、各種道路、人行道、橋梁、高速公路等工法成果展示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建設技術展示館)
圖17、國土交通省TEC-FORCE(緊急災害対策派遣隊)重機械機庫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圖17、國土交通省TEC-FORCE(緊急災害対策派遣隊)重機械機庫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室內區則展示日本全國各建設單位機關研發的新興工法,利用數百件的海報和硬體操作進行展示,例如建設DX技術專區展示最新的MR技術與各種新穎3D測量儀器、全國針對河川和土砂災害對應的新工法與新對策、面對各種地形研發的新型重機械,以及各項工法實體展示,你想得到與想不到的方法,這裡通通都有所館藏,絕對值得前來大飽眼福。(圖18)

圖18、國土交通省TEC-FORCE(緊急災害対策派遣隊)重機械機庫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圖18、國土交通省TEC-FORCE(緊急災害対策派遣隊)重機械機庫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影4、建設技術展示館宣傳影片 (資料來源:國土交通省)
海外水保旅遊豐富內容等待你探索!

本期電子報介紹了關於立山系列旅遊、砂防會館,與建設技術展示館等與水保技術相關的博物館主題介紹。除此之外日本亦是針對自身土木建設十分注重的國家,如有興趣了解更多相關主題的文化與技術價值,十分推薦可查詢 日本文化廳-國指定文化財-登錄有形文化財(建造物)了解與排定行程。本期電子報至此先告一段落,未來將介紹關於更多海外水保旅遊豐富的主題!

圖19、日本文化廳-國指定文化財 (資料來源:日本文化廳)
圖19、日本文化廳-國指定文化財 (資料來源:日本文化廳)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