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中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logo

內文查詢 網站導覽

文字大小

縮小 放大 English 中文
:::

電子報

工程技術發展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風靡世界的水保旅遊正夯中!國內外魅力水保旅行激推介紹(台灣篇)
期數 / 第95期
發布日期 / 2023.12.21
主筆 / 李哲宇
責任編輯 / 陳國威

電子報第92期分享不同以往的水土保持活動,介紹以「水土保持」為主題的旅遊體驗,先從日本為重點進行介紹,讓大家了解更多關於水土保持在日本豐富的歷史、景點與文化主題。
或許會有人好奇,台灣在水土保持的旅遊主題上,有屬於我們自己魅力的特色嗎!?本期電子報將以台灣為重點進行介紹,希望藉由本篇對台灣水保旅遊的探索發現,可以讓大家更親近與走出戶外體驗這個有趣的主題!

圖1、貴子坑水土保持戶外教室-礦山、森林、生態池 (資料來源:筆者自攝)
圖1、貴子坑水土保持戶外教室-礦山、森林、生態池 (資料來源:筆者自攝)
歷史的巨人肩膀!!台灣水土保持之防砂技術的歷史開端

一般人對水土保持的認識,是針對山上的土砂避免影響人類生活與安全為主要目標,並以防砂壩為最主要代表性建設。那台灣現存最早的防砂壩你知道在哪裡嗎!?根據農村水保署民國107年(西元2018年)的委辦計畫-「水土保持事業文化資產價值探採示範」考證指出,目前最早仍存在的防砂壩是在日治時期位於台中市沙鹿區大肚山上的鹿寮北溪,當時經常因颱風豪雨造成洪水及土砂災害,嚴重影響下方清水區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經歷1929年日本政府五大流域防砂工程探察計畫調查後,由臺中森林治水事務所(類似今林業署)於1943年建造完成,工程總經費4,107日元(當時公務員薪水50日元/月)、淤砂量達16700m3的漿砌石型防砂壩-「 鹿寮北溪二號防砂壩」(座標: 24.261877,120.587733)(圖2),經歷75年後(至2018年),防砂壩已經淤滿,持續發揮坡面穩定功能,周遭環境已由草原和樹林覆蓋,呈現自然的樣貌。

圖2、鹿寮北溪二號防砂壩(左上:日治時期清水區地形圖、右上:防砂壩相關佐證墓誌銘、下:鹿寮北溪二號防砂壩2018年狀況) (資料來源: 水土保持事業文化資產價值探採示範)
圖2、鹿寮北溪二號防砂壩(左上:日治時期清水區地形圖、右上:防砂壩相關佐證墓誌銘、下:鹿寮北溪二號防砂壩2018年狀況) (資料來源: 水土保持事業文化資產價值探採示範)

1945年與1948年時國民政府遷台與美援時代開始,美國與國民政府專家共同組成的「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積極推動水土保持工作和示範區,其中在1952年至1954年,大甲水利委員會、臺中縣政府、農復會、臺中農學院(今中興大學)與當地農民,共同針對台中市沙鹿區的鹿寮北溪與鹿寮南溪集水區,進行草帶法、等高耕作、堆肥、防風林與排水設施等水保工作,耗資273,960元(當時國民均所得1,412元/年),設立台灣第一座水土保持示範區(類似今水土保持戶外教室與教學園區)-「大肚山鹿寮南北溪水土保持示範區」(圖3),執行人由台灣水保之父-周恆擔任,提供眾多水保工作人才教育訓練,擁有豐富的現場實務經驗。如1953年農復會在此地舉辦第一屆水土保持訓練班、促使1964年中興大學成立水土保持學系與屏東農專(今屏科大)成立森林系水土保持組,1964年完成水土保持手冊試行版與相關農業技術融入現今水土保持技術規範等重大貢獻。

圖3、大肚山鹿寮南北溪水土保持示範區設計圖 (資料來源: 水土保持事業文化資產價值探採示範)
圖3、大肚山鹿寮南北溪水土保持示範區設計圖 (資料來源: 水土保持事業文化資產價值探採示範)

台灣在1959年「八七」水災、1960 年「八一」水災,台灣中部許多地區發生嚴重的土砂災害,唯獨鹿寮南北溪下方清水區安全無虞。如此成功的案例促使台灣山坡地管理機關-山地農牧局(今農村水保署)在1961年成立,持續推動更多豐富的水保實務工作!

農村水保署2022年也經由BigGIS巨量空間資訊系統利用當時的設計圖與多年來的衛星圖進行比較(圖4),發現近百年來區域內並無明顯變化,可以從中看到水保工作的實用性!

圖4、大肚山鹿寮南北溪水土保持示範區60年前後地形比較 (資料來源: BigGIS )
圖4、大肚山鹿寮南北溪水土保持示範區60年前後地形比較 (資料來源: BigGIS )

電子報筆者在2023年6月亦前往參觀該區域(圖5、圖6),距今防砂壩完成80年與示範區完成69年後,目前在防砂工程的保護下清水區已蓬勃發展,大肚山上多了台中國際機場與國道3號等重大建設,過去土壤易流失的紅土坡地,在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下,已與植坡環境融合,當時設計圖上的林帶、分水堤(今防砂壩)與蓄水階段至今仍發揮功能,成為區域內的守護神。在現場能感受到當時的用心與建設規模震撼,又以圖6編號5慈暉亭旁的示範區內分水堤(今防砂壩)最為便利到達,可以欣賞構造物的壯觀與當地獨特的大草原景觀和清水海線美景(圖7、圖8),非常推薦讀者有機會前往現場探索,感受水保的魅力!

圖5、大肚山鹿寮南北溪水土保持示範區2023年現況 (資料來源: 筆者自攝)
圖5、大肚山鹿寮南北溪水土保持示範區2023年現況 (資料來源: 筆者自攝)
圖6、大肚山鹿寮南北溪水土保持示範區2023年現況 (1:清水市區、2與3:農路與當時建物、4:林帶、5:分水堤(今防砂壩)、6:蓄水階段) (資料來源: 筆者自攝)
圖6、大肚山鹿寮南北溪水土保持示範區2023年現況 (1:清水市區、2與3:農路與當時建物、4:林帶、5:分水堤(今防砂壩)、6:蓄水階段) (資料來源: 筆者自攝)
圖7、大肚山鹿寮南北溪水土保持示範區-分水堤(今防砂壩) (資料來源: 筆者自攝)
圖7、大肚山鹿寮南北溪水土保持示範區-分水堤(今防砂壩) (資料來源: 筆者自攝)
圖8、大肚山鹿寮南北溪水土保持示範區- 分水堤(今防砂壩)旁慈暉亭遠眺清水區夜景 (資料來源: keke帶我去旅行)
圖8、大肚山鹿寮南北溪水土保持示範區- 分水堤(今防砂壩)旁慈暉亭遠眺清水區夜景 (資料來源: keke帶我去旅行)

除了上述提到的防砂技術景點,農村水保署在2020年署成立60周年之際,推出「 水土保持局60週年紀念故事冊-關於那些山坡上的事」一書,以及舉辦農村水保署60周年特展-「 淼垚众~水保60巡迴展」(圖9、圖10),紀錄60年來許多的台灣防砂故事,文字連結為相關電子連結,內含詳細豐富內容,推薦大家細品閱讀觀賞!

圖9、農村水保署60周年特展-「淼垚众~水保60巡迴展」 (資料來源: 農村水保署)
圖9、農村水保署60周年特展-「淼垚众~水保60巡迴展」 (資料來源: 農村水保署)
圖10、水土保持局60週年紀念故事冊-關於那些山坡上的事 (資料來源: 農村水保署)
圖10、水土保持局60週年紀念故事冊-關於那些山坡上的事 (資料來源: 農村水保署)
寶島環島探險去!讓人意猶未盡的水保主題樂園

水保工作在台灣近百年的日子裡,農村經營或坡地防災工作都累積了不少豐富的經驗,不管是台灣各地的農村魅力或災害防治歷史都寫下了精采的故事篇章。其中最具代表性推薦給大家的是全台灣18個水土保持戶外教室與多處蘊含深度歷史意義的水保防砂景點(圖11、圖12),整體規劃相當完整,景色豐富,電子報筆者有機會到全台灣進行參訪發現各處特色,以下挑選幾處與大家分享它們獨特的魅力。

圖11、全台18處水土保持戶外教室分布圖 (資料來源: 農業部)
圖11、全台18處水土保持戶外教室分布圖 (資料來源: 農業部)
圖12、台灣水保戶外教室各處景色(由左至右與上至下) (三水、沙田、知本、舞鶴、 風水坪、貴子坑、屏科大、華山、三水) (資料來源: 筆者自攝)
圖12、台灣水保戶外教室各處景色(由左至右與上至下) (三水、沙田、知本、舞鶴、 風水坪、貴子坑、屏科大、華山、三水) (資料來源: 筆者自攝)

首先介紹的是位於台中市的和平區梨山里-梨山地滑,過去是中橫公路中點,為台灣西部前往東部的重要樞紐,周邊有像梨山賓館、福壽山農場等重要地標,在1990年時由於該區域地下水豐沛、地質複雜,曾經發生嚴重的崩塌,並持續潛移形成地滑,造成該區域可能消失的危機,農村水保署在當時接下確保重要交通通暢、區域邊坡穩定、保護人民安全的重要任務,因此在現場做了一系列的地下排水工程,如建設超過18座30公尺深之集水井與打設超過2萬公尺的集水管等。因工程難度十分艱困,並且需要考慮的因素也非常多,能完成一系列的工程並達成治理目標與預期效益,在工程界赫赫有名(圖13)。

圖13、梨山複雜地質與G1排水廊道設剖面圖 (資料來源: 水土保持署技術研究發展平台seminar)
圖13、梨山複雜地質與G1排水廊道設剖面圖 (資料來源: 水土保持署技術研究發展平台seminar)

其中,最特別的工程設施,莫過於那傳說-往坡腹挖掘橫向350公尺與縱向70公尺深、複雜結構與最大排水能力降低20公尺近6層樓高水位之鋼鐵巨龍-G1排水廊道(圖14)(連結為其3D模型)。經過20年來的營運與持續維護,將豐沛的地下水排出以降低崩塌發生,目前可排出3370 CMD(m3/24hr)的水量,同時提供下游200公頃的農地進行灌溉,以及可利用地下水進行微水力發電,每年發電能力可達15,000度/年,甚至平常還有蝙蝠棲息在洞穴內,達到最大實用化!

圖14、梨山地滑之排水廊道、集水井現況 (資料來源: 筆者自攝、水土保持署技術研究發展平台seminar)
圖14、梨山地滑之排水廊道、集水井現況 (資料來源: 筆者自攝、水土保持署技術研究發展平台seminar)

雖然平常僅能依靠設計圖了解地底的設施配置,但可以在梨山賓館旁看到與 G1排水廊道連結的 W6集水井,其豐沛的地下水從井壁磅礡流出至井底,水聲在大自然中響徹雲霄,十分推薦大家到現場感受其震撼!(圖15)(上述連結為現場影片) 周邊亦有一年四季風景宜人,在地下水源的滋潤下有各式各樣的花卉(圖16);梨山地滑目前也有設置專門介紹的 梨山水保教育研習中心與googlemap的排水廊道360環景,有興趣的朋友推薦可以詢問與了解。

圖15、梨山地滑之集水井、排水廊道實際運作情形 (影片詳文字連結)(資料來源:筆者自攝)
圖15、梨山地滑之集水井、排水廊道實際運作情形 (影片詳文字連結)(資料來源:筆者自攝)
圖16、梨山地滑內之梨山賓館、福壽山農場等風景 (資料來源:筆者自攝)
圖16、梨山地滑內之梨山賓館、福壽山農場等風景 (資料來源:筆者自攝)

接下來介紹的是位於台中市東勢區的台中東勢林場水保戶外教室,早年即是農村水保署重點山坡地農業經營示範區,在921大地震後現場發生嚴重的崩塌,區域內的四角林溪產生大量的土砂,經過長時間的邊坡與溪流保育治理後,整體環境已呈現穩定狀況。
在區域內最特別的莫過於不同工法而組成的護岸與魚道,經歷多年因應不同社會浪潮所調整的多種工法形式,從水保防災專業的混凝土、預鑄工法,到最新型顧慮環境的隱藏式護岸,均有所嘗試,堪稱國家級的「護岸博物館」;另外為了調適早年因應災害防治建立高壩影響魚類生活環境問題,透過「側坡迂迴式魚道」,提供河川魚類在棲息範圍活動使用,兩者值得一年四季漫步在堤岸上,細細品味其舒適景致。(影1)

影1、台中東勢林場水保戶外教室360環景介紹

電子報筆者2023年有機會與世界各國的朋友參加活動至現場觀摩,在現場除了能感受到從921大地震後24年來災後環境逐步恢復的驚嘆,過去復育種植和建設的森林與護岸,營造出的綠色邊坡與潺潺流水流入魚道的溪流環境,讓現場參加的人均好奇如何能創造這麼自然的環境!(圖17)

圖17、東勢林場水戶外教室實景 (資料來源:筆者自攝)
圖17、東勢林場水戶外教室實景 (資料來源:筆者自攝)

接近傍晚時開始的夜遊行程,因正值當地螢火蟲季,需要極高水質生活的螢火蟲就像天上的星空般佈滿溪岸大地,甚至不需要明亮的照明工具就已被螢光通綠的星星之火所點亮(影2),每位參訪人無不嘖嘖稱奇、驚嘆連連!就連外國朋友離開台灣後所提及的回憶,依然是這片讓人永生難忘的美麗場景,推薦大家如有機會到東勢林場遊玩,一定要參加這一系列的體驗!

影2、台中東勢林場水保戶外教室螢火蟲盛況(資料來源:筆者自攝)

除了以上兩處讓人流連忘返的夢幻景點,在台灣全島境內有更多水保歷年工作的歷史記憶與風景故事,如華山水保戶外教室有雄偉的東南亞第一高砌石壩之壯號屏科大水保戶外教室堪稱大型土壤試驗基地與國家公園大學的美名、夢幻月球漫步的牛埔泥岩水保戶外教室與像宜蘭「玉露蘭馨」或高雄「寶來勝境」等絕美秘境,各種水保景點等待大家走出去戶外發掘探索!(圖18)

圖18、台灣各地多處水保景點(由左至右與上至下) (宜蘭玉蘭部落「玉露蘭馨」、吉利潭、銅門部落土石流紀念碑、牛埔泥岩水保戶外教室、高雄六龜「寶來勝境」、屏科大水保戶外教室)(資料來源:筆者自攝、屏科大)
圖18、台灣各地多處水保景點(由左至右與上至下) (宜蘭玉蘭部落「玉露蘭馨」、吉利潭、銅門部落土石流紀念碑、牛埔泥岩水保戶外教室、高雄六龜「寶來勝境」、屏科大水保戶外教室)(資料來源:筆者自攝、屏科大)
遍地開花的水保多元文化宇宙在你我左右

寶島內在多年來的水保保育工作,不管是農村事業經營或坡地防災故事下,必定產生許多富含人文底蘊的創作與作品,深刻在我們的文化歷史中。

台灣知名畫家郭雪湖在日治時期台灣美術展覽會獲得特選的「圓山附近」與「新霽」,講述日本與台灣人在圓山與芝山從事山坡地開發的風景。其中「圓山附近」呈現當時保安林界碑的場景,對應當時日本政府1901年開始的保安林政策,可知道當時山坡地管理議題在庶民生活中已出現,目前畫作典藏於臺北市立美術館。

郭雪湖-「圓山附近」(1928年)、「新霽」(1931年)(資料來源: 臺北市立美術館、「林野:力的交界」特展)
郭雪湖-「圓山附近」(1928年)、「新霽」(1931年)(資料來源: 臺北市立美術館、「林野:力的交界」特展)
郭雪湖《圓山附近》與《新霽》(資料來源: 聽見台灣RTI)

在1992年中華水土保持學會翻譯美國全球土壤專家W.C.Lowdermilk在1944年所著作的「Conquest of the Land Through Seven Thousand Years(台譯:土地利用七千年)」(圖19)(連結為書本),利用散文形式講述地球人類在地球7000年來的使用方法,並發表舉世聞名的「第十一誡」,在全世界超過百萬冊,提供人們對於土地經營的眾多迴響。

圖19、土地利用七千年  (資料來源:中華水土保持學會)
圖19、土地利用七千年 (資料來源:中華水土保持學會)

另外像農村水保署與各個台灣知名的繪師、設計師合作,推出故事繪本、桌遊、積木、塔羅牌、電玩遊戲、漫畫與通訊軟體貼圖(圖20),以及多年來推出的吉祥物(圖21),提供一般大眾更能親近接觸水保的樂趣(詳見農村水保署-水保酷學堂),甚至將這些創作作品延伸出實體舞台劇、實體活動(圖22)與邀請全國國小兒童共同錄製Podcast的繪本故事集「 歡迎登入故事星球」(圖23),讓大家可以隨時隨地探索水保星球的秘密!

圖20、農村水保署各項文創作品  (資料來源: 農村水保署水保酷學堂、筆者自攝)
圖20、農村水保署各項文創作品 (資料來源: 農村水保署水保酷學堂、筆者自攝)
圖21、農村水保署吉祥物(由左至右與上至下) (麗莎、小涵、農村小童、阿土哥阿水妹、土精靈水精靈) (資料來源: 農村水保署)
圖21、農村水保署吉祥物(由左至右與上至下) (麗莎、小涵、農村小童、阿土哥阿水妹、土精靈水精靈) (資料來源: 農村水保署)
圖22、農村水保署各項舞台劇與實體活動 (資料來源: 農村水保署)
圖22、農村水保署各項舞台劇與實體活動 (資料來源: 農村水保署)
圖23、農村水保署Podcast-歡迎登陸故事星球 (資料來源: 農村水保署)
圖23、農村水保署Podcast-歡迎登陸故事星球 (資料來源: 農村水保署)

在山坡地的農村經營與坡地防災結合部分,更孕育出豐富的產業與文化。例如台東大武大鳥部落以排灣族部落的守護神與特有種-發出鼻笛警告人類危險的百步蛇與在大海中直立減少衝擊的油帶魚為設計理念,設計出通知部落民眾土石流來臨時的紅黃警戒旗幟;雲林古坑華山社區因當地常發生土石流,而以土石流的「GO-GO」聲聯想在的咖啡產業在生產滾動時亦會發出同樣的聲音,邀集在地眾多咖啡店推出台灣知名品牌-「滾石咖啡」,並將盈餘經費投入未來土石流防災經費使用,形成在地持續經營的經典案例(圖24);另外在農村水保署多年的輔導經營,全國發展出世界知名的巧克力愛玉、紅藜等產業(圖25),在山上找到許多無限的可能!

圖24、大鳥部落百步蛇與油帶魚之土石流警戒旗幟、華山社區滾石咖啡 (資料來源: 農村水保署)
圖24、大鳥部落百步蛇與油帶魚之土石流警戒旗幟、華山社區滾石咖啡 (資料來源: 農村水保署)
圖25、農村水保署輔導之巧克力、愛玉、紅藜 (資料來源: 農村水保署)
圖25、農村水保署輔導之巧克力、愛玉、紅藜 (資料來源: 農村水保署)
圖25、NHK世界之台灣巧克力專題介紹(介紹詳文章文字連結) (資料來源:NHK)
圖25、NHK世界之台灣巧克力專題介紹(介紹詳文章文字連結) (資料來源:NHK)
影3、台東紅藜(資料來源:農村水保署)
你我生活記憶共同創作的水保娛樂事業just enjoy!

本篇電子報介紹了關於台灣水保的深度歷史連結、全島魅力特色水保景點與豐富的水保文創、產業文化,或許一般人覺得這樣已經很多,但其實在台灣四周、各面向還有更多挖掘探索不完的水保景點與文化(圖26),在你我日常生活的過程中逐步填滿它的色彩,就等你我的好奇心去發現體驗。期待讀者也能一起細品創作、走出戶外感受這份樂趣,享受這塊土地給予我們的各種生活驚喜!
就如同「土地利用七千年」一書中作者W.C.Lowdermilk在1939年效仿創作伊斯蘭教先知-摩西向以色列人宣布的十誡,認為摩西如能預見現代會提出的「第十一誡」:
「你將繼承這神聖的土壤,有如一位忠誠的管家,世代相傳的保持土壤資源及其生產力。您當保衛田地,勿使受土壤沖蝕之害,泉源勿使乾涸,森林勿使荒廢。你當保護山坡地,勿使羊群囓齒過度,子孫才得以永遠富裕。如有違反此項土地管理律者,豐饒的良田將變成寸草不生的石田以及愈益深闊的蝕溝,你的子孫永不得昌盛,若非生活在貧苦之中,便是從地面上消失。」

圖26、農村水保署台東分署-排灣族土石流語彙推廣 、高雄大津里辦公室雨量筒公共設計  (資料來源: 農村水保署)
圖26、農村水保署台東分署-排灣族土石流語彙推廣 、高雄大津里辦公室雨量筒公共設計 (資料來源: 農村水保署)
資料來源
Back To Top